近日,重庆市民王某报警称家中财物被盗,损失总值39.8万余元。接报后,重庆市公安局侦查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大案攻坚机制,统筹刑侦、网安等多警种力量开展侦查工作,通过多维数据比对,最终锁定并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
近年来,重庆市公安局积极融入全市“大综合一体化”治理体制机制,整体统筹中心城区警务工作,以“情指行”一体化改革为牵引,在中心城区建立以警情直派、交通管控、巡逻防范处置、侦查打击、基层治理为核心的“1+5+N”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有效助推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警情直派一体化运行
提升接处警效能
优化110接处警环节、压缩指令流转时间,是公安机关提升实战效能的重要手段。在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重庆市公安局在中心城区全面开展110警情直派工作,重构派警流程,将原“市局—分局—派出所—民警”分级派警模式,调整为“市局—派出所—民警”和“市局—民警”直派模式。市局110报警服务台接警后,根据110警情精准定位坐标信息,结合派出所管辖区域、就近巡逻警力情况及车载接处警终端等警用装备位置,将警情同步派发至分局情指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和街面巡逻警力。
直派机制推行以来,警情响应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统计数据显示,重庆中心城区警情指令流转时间比直派前缩短36%,重点部位突发案事件接警后警力平均到场时间缩短25%。重庆市公安局情指中心十三支队支队长周林表示,警情直派一体化运行以来,将以往的“口传纸写”模式改为数字化的警情全链条直派模式,显著提升了接处警效能。
建立数字侦查新模式
推动打击犯罪工作转型升级
为推动打击犯罪工作转型升级,重庆市公安局打造预警、侦查、研判、指挥、打击全环节智慧化侦查工作体系。他们通过融合数据资源、集成侦查手段、强化部门联动、深化对策研究、再造业务流程,高质量、高标准迭代升级重庆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建立数字侦查新模式。
重庆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整合刑侦413类基础数据,融合多警种的2300余类资源,打通多种社会信息资源接口,汇聚形成刑侦大数据池。
重庆市公安局健全完善市局、中心城区分局、中心派出所三级研判体系,统筹刑侦、网安等警种资源,完善专项打击、整体作战、专案攻坚等合成作战机制,深化数据赋能和体系作战,构建“感知预警+精准打击”融合作战模式。
今年1月至8月,重庆中心城区现行命案、八类暴力现行案件破案率达100%。
构建城市巡防勤务布局
持续推动警力下沉
为有效解决巡区划分不清、警力分工不明等难题,重庆市公安局构建起集动态巡逻、叠加防范、协同联动、扁平指挥、智能支撑于一体的“巡逻防范处置”勤务体系,打造包括43个重点区域、80个商圈人员聚集区域、180个夜经济活跃区域的联防联勤防控圈,布建374个“1、3、5分钟”快反点,构建“整体控面、重点筑圈、协同守点、动态巡线”的城市巡防勤务布局。今年以来,重庆中心城区九类街面警情数同比下降41.2%,未发生重大危害公共安全事件和重大恶性刑事案件。
持续推动警力下沉,有助于保障基层治理力量到位。截至目前,重庆中心城区公安派出所警力占总警力数的近45%,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民警总数的近46%,实现“一村(格)一警”全覆盖。中心城区完成“两队一室”改革的派出所,已由149个增长到183个。
江北区分局联合商圈办、街面商户等力量,打造社会面治安防控“十户联防”勤务机制,组建商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并实体化运行,基本实现“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专业力量到场处置”的群防群治目标。大渡口区分局社区数字预警系统“前哨”被投用到各个街道,接入各小区的感知设备,通过增加智能算法功能,自动预警突发情况,率先实现“关爱独居老人”与“前哨”警务系统的融合,推动防范预警延伸到民生领域。
从依靠人海战术到依托数智赋能,从条块分割到一体联动,从管理本位到服务本位,重庆公安机关通过深化现代警务一体化改革,坚持以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为服务保障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平安动能”。
(人民公安报记者 周 捷 通讯员 成 静)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