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阳镇银湖村,提起赵永琴,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作为广阳镇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阳镇人大主席团成员、2022年度南岸区农村致富带头人,她不仅是广阳镇发展的“推动者”,更是村民心中的“贴心人”。她用二十多年的坚守与奉献,书写了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衣锦还乡,从“女老板”到“务农人”
1990年,赵永琴和丈夫紧跟市场潮流,凭借着薄利多销的模式,赚下了人生第一桶金。自此,夫妻俩的创业路顺风顺水,积累下一笔不菲的资产。
在实现了普通人眼中的“财富自由”后,赵永琴却始终无法安于享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的呐喊,也是赵永琴的心声。2002年,赵永琴与丈夫积极响应广阳镇人民政府乡贤返乡创业号召,毅然决然回乡创业。返乡后,她敏锐地察觉到农村土地资源的潜力,决定从盘活闲置土地入手,发展农庄经济。
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在与村民协商后,她集中租赁了400余亩零散闲置土地,出资200万元,修建了苗圃、鱼塘和休闲广场,成立了紫荆园家庭农场。为了提升农场的竞争力,她走访调研观赏鱼养殖基地,打造了园林式观光休闲垂钓模式;引进红叶石楠、大型香樟树、玉兰、樱花等园林绿化树苗,邀请专家学者现场指导;选派技术骨干外出学习先进经验,扩大种植规模。
如今,紫荆园家庭农场已成为集垂钓休闲、餐饮娱乐、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山水田园”。赵永琴不仅让荒地变废为宝,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180多户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和入股分红,每年增收40多万元。截至2025年,农庄为银湖村新增就业岗位近30个,解决了周边农民的生计问题并带动周边农户经济发展。目前,紫荆园农场有固定员工10余人,提供流动岗位40余个,每年劳务费支出高达300多万元,极大地促进了银湖村的经济发展。
敬老助困,温暖乡村夕阳红
银湖村的留守老人较多,70岁~80岁的高龄老人比例较高,部分老人生活困难。赵永琴深知农村留守老人的艰辛,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她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带头成立了互助会。
开办健康讲座,讲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预防知识;开展八段锦、太极等教学活动;组织银湖村“坝坝舞”……互助会成员各尽其能,为老人提供多种多样的保障服务。每逢端午节,互助会邀请村民一起包粽子;重阳节时,赵永琴会邀请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到紫荆园农场免费聚餐,传递温暖与关怀。
除了关爱老人,赵永琴还通过互助会组织为银湖村患白血病的小朋友捐款。每年,她都会根据农庄的营业状况,向村里的残疾人员和老年人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传递爱的希望。
履职尽责,为民纾困显担当
作为人大代表,赵永琴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二十多年来,她用脚步丈量了银湖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期“人大代表进万家”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每一户银湖村村民的情况她都了然于心。针对村民反映的出行难、用水难等问题,她自费修建了9个蓄水池和3公里乡村道路,有效缓解了森林防灭火和村民用水出行等问题。
说起新修的道路,住在附近的张大爷竖起大拇指,“以前周围都是泥巴路,遇到下雨天,路滑车子通行十分困难,走路又沾满脚泥巴。现在无论晴天下雨,路上都干干净净的,车子也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了!”
作为银湖村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站的采集员,赵永琴积极推进立法信息收集和普法宣传,走街串巷收集立法意见建议,用最朴实的语言向村民传播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问题。在疫情期间,她四处奔波,自费为村民捐赠了5000只口罩,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深耕民生,情暖广阳。赵永琴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广阳镇乡村振兴的缩影。她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听民声、察民情、纾民困,助力解决安居、就业、出行等民生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