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2021年10月
目 录
3.重庆市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与自贸易试验区...........
2.推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创业”(针对初创期企业).......
附件3(待后续补充):长嘉汇金融中心“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表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长嘉汇金融中心作为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中承担重要使命。重庆市、南岸区高标准打造长嘉汇金融中心,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渝经济圈建设、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融入重庆都市发展战略布局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助推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体现南岸经济综合经济实力、构筑和引领区域金融格局的必然要求。
《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围绕长嘉汇金融中心的区域环境,现状基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长嘉汇金融中心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功能布局、发展举措及保障措施。本规划作为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积极构建“2+5+1”创新金融业态体系,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新金融核心区,将为长嘉汇金融中心“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远阶段的金融业发展指明方向。
本规划基期2020年,实施时间2021年至2025年。
2020全年南岸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3.25亿元,同比增长3.5%;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万元,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77.2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五年翻一番”,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8.2%提高到9.5%。服务业占GDP比重稳定在60%以上,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大文旅、新经济“四大一新”现代产业体系逐渐成型。
图1 2016-2020年南岸区地区生产总值与金融业增加值
截至2020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3431.3亿元、增长15.7%,排名主城第二,其中:存款1700亿,增长14.9%;贷款1731亿,增长16.6%。近3年来,全区金融业呈现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1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累计线上交易额达到633亿元。截至2021年上半年,黄金交易量超过3000亿元。
截至2020年末南岸区各类金融机构已达到120家,其中银行机构42家、保险机构18家、证券机构13家、基金公司13家。在各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企业21家;纳入全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五个示范区之一;阿里巴巴区域总部成功落地、工商银行重庆分行等区域型金融总部集聚发展;人民银行现金管理中心、金融交易结算中心、金融大数据中心和综合服务基地建成投用;布局黄金交易、石油交易、药品交易三大平台。2020年9月,南岸区正式启动建设长嘉汇金融中心,全市正形成江北嘴—解放碑—长嘉汇金融核心区“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并已纳入《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表1 江北区、渝中区金融业发展情况
|
江北区 |
渝中区 |
金融业总体情况 |
1.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288亿。其中,江北嘴金融核心区228亿元,全区占比78.9%。 2.截至2020年末,入驻江北嘴金融机构302家,其中传统金融机构98家,新金融机构204家,聚集全国及区域性金融总部机构超过70家,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核心区、总部聚集区。金融资产规模超2万亿元、占全市近1/3。 3.上市企业总数、市值、经济证券化率和存贷款余额总量均居全市第一,证券法人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汽车金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全市独有。 |
1.2020年渝中区金融业增加值311.3亿元,占地方GDP的23.9%,金融业是渝中区的第一支柱产业。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2200亿元)的14.1%。 2.区域内集聚了各类银行、保险、证券业机构及地方金融机构419家,市级以上金融机构达183家,外资银行、保险业机构占全市70%,要素市场数量占全市40%。金融业资产规模占全市18%;存贷款余额保持万亿级规模,证券交易额、保费收入全市领先,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累计达86家。渝中区市级以上外资金融机构33家,是全市外资金融机构集聚高地,外资银行、保险数量占全市70%。 |
发展规划 |
1.按照国务院赋予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是以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金融集聚区、总部经济集聚区、高端商业承载区和国际化都市风貌展示区。占地5平方公里,其中上游为核心区—江北城,占地2.26平方公里;下游为拓展区—溉澜溪,占地2.7平方公里。 2.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运营中心,重点布局金融总部和要素市场,建成国内重要的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不断强化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增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在中国西部地区、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
1.以解放碑—朝天门区域作为核心区、两路口—化龙桥区域作为拓展区,着力打造六大金融集聚区:重庆金融街金融总部集聚区,解放碑外资金融集聚区,朝天门中新合作金融服务业集聚区,化龙桥国际商务区新型金融集聚区,两路口—化龙桥金融中介集聚区(加快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打铜街—下半城金融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区。 2.规划到2025年,渝中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稳定在25%以上,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比重稳定在15 %以上,逐步构建金融门类齐全、金融实力较强、行业优势突出、市场辐射力强、产品服务丰富、金融开放度高、金融生态良好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业全区第一产业地位持续巩固,金融业资产规模达到2万亿元,建设全市绿色金融中心,形成立足重庆、辐射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西部金融中心主要承载区。 |
金融科技 |
1.2019年7月,江北嘴金融科技港在两江新区揭牌成立,将积极构建初创企业培育、龙头企业集聚、创新路演展示、产业联盟生态四大功能。 2.截至2021年5月,已吸引和汇聚20多家金融科技企业入驻,金融科技产业聚集区初具雏形。 3.2020年10月,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成立,并入驻江北嘴金融科技港,将为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提供基于产品、服务、体系的认证服务,同时还提供全方位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包含风险预警、态势监控、体系建设、安全咨询等服务。 4.规划到2022年,江北嘴金融科技港将培育引进“10+”金融科技头部企业、“100+”金融科技企业,构建“2+2+2+N”的金融科技发展体系。即:聚焦“金融监管科技”和“供应链金融科技”两个领域,搭建“金融科技标准化平台”和“金融科技基础技术平台”。打造“中新金融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和“金融监管示范基地”,助推金融科技与N个行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重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高地。 |
1.在着力打造的六大金融集聚区中,化龙桥国际商务区新型金融集聚区,发挥总部城数字经济集聚区“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及全市首个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先发集聚优势,形成战略性新兴金融高地、金融科技要素集聚高地。 2.2020年9月,渝中区出台《渝中区关于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扶持办法》。主要从落户奖励、税收扶持、办公场地补贴、高管人才奖励、项目资助、技术奖励、应用奖励、宣传补贴等方面予以扶持,并提供产业基金、种子基金、上市挂牌扶持、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助企贷”等融资支持。对新引进的金融科技企业,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的,按实缴资本的2%给予最高1000万元落户奖励。 |
绿色金融 |
|
1.解放碑至朝天门规划建设重庆绿色金融大道,全长约1.7公里。主要由美丰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旧址,复星国际中心、泛华大厦、重庆来福士等10余栋金融楼宇,棉花街体育文化公园等两个公共空间构成,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 2.全区绿色信贷余额、绿色债券发行量合计超760亿元,驻区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420亿元,均位居全市第一。 3.规划到2025年,重庆绿色金融大道将集聚200家绿色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金融历史博物馆、绿色金融成果展览馆、绿色项目融资路演中心、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基本建成“三区、三中心”,即绿色金融机构集聚创新区、绿色低碳示范街区、重庆金融历史文化展示区,绿色金融研究中心、绿色金融创新中心、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届时,辖区绿色信贷余额占全市40%以上,绿色债券发行量占全市50%。 |
主要政策文件 |
2019年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江北嘴金融核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江北嘴金融核心区定位和发展规划 |
《重庆市渝中区金融业发展激励政策实施办法》(渝中委发[2008]8号),《渝中区关于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扶持办法》(2020年),《渝中区关于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扶持办法(试行)》(2020年) |
南岸区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依托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重庆市5G产业园、重庆软件园等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创新平台、主体、人才、生态不断优化。2020年,大数据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亿元,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94个,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230户、1112户,研发投入强度突破3%,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位居全市前列。大数据智能化相关企业(机构)600余户,117户数字经济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620亿元,同比增长13.9%。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5%,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4%,全国首家能源互联网资源运营企业—重庆思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药智网、医渡云、阿里健康等运营平台带动效应凸显。阿里巴巴、腾讯、网易、京东云、科大讯飞、去哪儿网、重庆文旅发展集团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集聚落地,在区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3家,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长嘉汇金融中心地处重庆市“两江四岸”核心区,城市地位日趋突出,是重庆的“城市会客厅”,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中央商务区三区政策叠加的政策高地,与“广阳岛智创生态城”跻身重庆市6张城市名片之列,也是重庆三大金融核心区中距离江北机场和重庆东站最近的区域。按照“三生最优空间、四宜品质城市”要求,南岸区坚持绿色为底、山水为形、人文为脉,发挥生态优势激发价值红利,让生态之美,成为南岸的幸福之源。优越的地理区位生态条件,为引入金融机构、集聚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南岸向来是重庆市重要的金融产业聚集地之一,拥有深厚的金融产业文化积淀。南岸是光绪年间铸造铜元的造币机构所在地。1891年,重庆在南滨路弹子石开埠。同年,在南滨路龙门浩一带,迅速汇集了达森洋行、立德乐洋行、新华信托等众多金融、贸易机构。1905年重庆最早铸币机构铜元局在南岸建立。重庆百年“聚宝盆”美誉由此诞生,南滨路现存开埠金融遗址占全市73%,南滨路成为重庆市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悠久的金融文化能够为南岸区金融发展提供强大吸引力。
长嘉汇金融中心规划面积16.2平方公里,有待开发的载体空间大,辐射面广。在弹子石以及南滨路沿线,初步形成了包括中讯大厦、能源大厦、中钢大厦、能投4号地块、能投6号地块、雷士地块、出版大厦、长江国际、滨江国际等载体空间。洋人街片区规划用地面积294亩,铜元局规划占地约264亩,广阳湾金融科技城拥有优质的绿色生态,都有待开发建设。大南坪地区总用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围绕城市有机更新的主线,打造全市城市有机更新典范。充足的产业载体为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入驻、高端商务商业项目集聚,量身定制打造各具特色功能载体,提供了良好发展基础。
重庆38个区县现有72所普通高校,其中985院校1所,211院校1所,军队院校3所,本科院校21所,其它为职业技术学院或高等专科学校。其中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等汇聚在南岸,重庆金融学院是政产学研用的专业平台,金融学专业是重庆市首批本科高校一流专业,是首批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南岸区不断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科技人才等支持政策,先后制定出台《支持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博士后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引育有国家级、市级人才计划专家605人。组团引进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部委挂职高层次人才,引进赛迪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同济大学、卢布雅尔那大学、泰国皇家理工等国内外一流专家及团队入驻。校地企协同发展,深度挖掘在区高校资源,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人才交流,打造环重邮、环交大创新生态圈,共建重庆邮电大学鲲鹏创新学院、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和重邮研究生院江南分院等项目。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南岸区已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94个(国家级18个),其中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与两江新区并列第一;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全市排名第二。
在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带动下,重庆地区国际经贸合作得到极大提升,2020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运输72895标箱,同比增长45.1%;总运输货值133.15亿元,同比增长32.3%;其中外贸货值97.62亿元,同比增长39.9%。物流网络辐射96个国家和地区260个港口。活跃的国际经贸合作势必进一步拉动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同时也将为南岸区金融新业态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对区域金融中心带来重大促进作用。
图2 重庆地区开放通道示意图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同时,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庆将重点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级战略的深入推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及大量的金融需求将越发显著,将为长嘉汇金融中心吸引金融机构入驻与搭建金融新业态提供了巨大助力。
图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格局示意图
2017年4月,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覆盖江北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南岸区等七个行政区部分区域,成为全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2021年4月重庆获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这也是自2015年北京率先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此项试点首次扩围。批复要求,重庆等试点,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本地区发展定位,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部金融中心、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等。以重庆江北嘴、解放碑、长嘉汇等为主阵地,打造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这些都将为长嘉汇金融中心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放机遇环境。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立足西部、辐射东盟、服务“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构建具有经济带动力、区域辐射力、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机构高质量集聚,加快江北嘴—解放碑—长嘉汇金融核心区建设,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渝布局区域总部、后台服务中心,培育引进新型特色金融机构。重庆将长嘉汇与江北嘴、解放碑一起确定为建设成西部金融中心承载区和核心区,赋予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使命。
《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提出“一区两带”,立足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城市,打造国际门户枢纽、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以长嘉汇金融中心等为代表的主城都市区,将为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梯次推动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功能互补和同城化发展发展重要作用。
图4 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空间结构示意图
围绕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自贸金融改革创新等,金融开放政策体系基本成型,构建起国家、新加坡、重庆地方三个层面的政策支持体系,率先在中西部突破人民币基金对外投资、银行跨境融资担保等政策,获批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50亿美元额度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对外投资试点资格等新一批开放政策。国际化金融市场主体数量和国际金融业务体量在中西部具有明显优势,外资银行分行数量居中西部第一,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跨境业务功能性金融机构相继落户重庆。跨境金融结算服务中西部第一,2020年重庆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1687亿元、增长53.7%、结算量居中西部第1位,与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额139.5亿元、增长60.7%,与“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额348亿元、增长1倍。构建起中西部领先的跨境投融资渠道,跨境融资累计突破140亿美元、辐射西部10省区超55亿美元、综合融资成本低于境内1.28个百分点,率先突破中西部地区首笔跨境REITs、全国首单非银行金融机构境外借款等国际金融业务。截至2021年3月底,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累计推动双方签署各类商业合作项目110个、总金额207亿美元。基本成型的重庆金融开放政策体系,初具规模的金融开放基础,为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开放创新环境。
重庆积极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20年9月,南岸区政府、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签署了《共建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核心区合作备忘录》。2021年1月,重庆经开区获批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根据备忘录,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与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三方将利用科技技术搭建金融数据信息对接平台,与“长江绿融通”大数据系统实现无缝专线对接,充分整合区内绿色项目投融资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环境信用信息、碳排放信息、环境风险信息等绿色相关数据,用大数据实现政务数据同银行数据的互联互通。依托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优势,绿色金融是长嘉汇金融中心重点打造的特色金融业态之一,是市区联动、协同合作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长嘉汇金融中心发展起步较晚,与江北区、渝中区等相比,存在金融机构数量不多、机构层级不高、整体规模偏小的问题。总体看,南岸区金融产业规模较小、金融产业集聚度不高,缺乏区域性、全国性的大型金融机构落户。在南岸区落户的分行级银行金融机构只有2家(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工商银行自贸区分行);法人单位银行1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分公司级证券公司3家(分别为国盛证券重庆分公司、方正证券重庆分公司、西南证券重庆第二分公司);保险公司1家(百年人寿重庆分公司)。。
表2 重庆部分区县2020年GDP与金融业增加值
|
GDP (亿元) |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
金融业占GDP比重 |
存款余额 (亿元) |
贷款余额 (亿元) |
金融机构数量 |
江北区 |
1,325.4 |
288.9 |
21.8% |
6,363.0 |
8,771.0 |
302家 |
渝中区 |
1,301.4 |
311.3 |
23.9% |
5,381.8 |
5,180.7 |
419家 |
南岸区 |
813.3 |
77.2 |
9.5% |
1,700.0 |
1,731.0 |
120家 |
一是政策针对性不足。南岸区现行《促进金融企业发展优惠政策》为2013年颁布,距今年限较长,其后未根据金融发展需求制定金融专项招商政策,其中对于政策对象仅为“银行、保险类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未能在政策中集中囊括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服务中介等业态。与此对应,2019年江北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江北嘴金融核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江北嘴金融核心区定位和发展规划。渝中区早在2008年就出台《重庆市渝中区金融业发展激励政策实施办法》(渝中委发〔2008〕8号),后续执行中不断调整完善。此外,渝中区还出台了《渝中区关于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扶持办法》(2020年10月)、《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促进办法(试行)》(2021年2月)等相关政策。
二是政策力度不足。南岸区跟随全市整体发展步伐,招商政策遵循市招商政策导向,但区一级激励叠加不足,与市内对比的其他区县相比,由于全区金融业税收受市、区两级分层影响,区级所得占比不高,在激励力度、政策覆盖性、措施多样性等方面显示出一定不足。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以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基金创投、消费金融等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还没有形成体系,以蚂蚁消金、高瓴资本、百融科技等大型头部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龙头带动项目还不够多,门类齐全、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业态多元丰富的金融产业生态有待形成,在西部金融中心中的新金融首位度亟待提高。
立足城市建设和金融业态的未来发展的需求,周边的道路交通体系,以及高水平的教育、医疗、文化、社区生活等配套服务方面亟待提升。特别是交通设施存在瓶颈,公交线路少,过境车辆多,地铁等大流量通勤工具与商务商业载体间缺少联通,外区进入难度大,停车困难等问题较为突出。
相比北上广深等地,重庆吸引金融人力能力不强,金融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长嘉汇金融中心作为“后起之秀”,与新金融业态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人才规模和质量还不够,创新型、复合型金融人才不足,高端金融领军人才紧缺,亟待完善金融人才支持政策,做好金融人才服务,打出人才“组合拳”,切实提高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度。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等重要指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西部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部署,以江北嘴—解放碑—长嘉汇金融核心区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坚持市区联动、共商共建为遵循,以金融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陆金融开放创新为突破口,以构建创新金融业态体系为特色,以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为保障,加快将长嘉汇金融中心打造成西部金融中心新金融核心区。
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立足西部金融中心的总体布局,与江北嘴、解放碑错位发展,发挥自身产业优势,打造自身特色,突出发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金融服务、基金创投、要素交易等金融新业态,打造辐射东盟和服务“一带一路”的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国际化窗口,打造一批特色金融载体平台。
坚持龙头带动,联动发展。发挥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社会化资本共建等多种形式,加快引进大型头部金融机构,聚焦发展金融市场、金融生态、金融服务平台、创新平台等,培育形成上下游金融生态。
坚持开放合作,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金融业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双向开放,着力构建推动金融创新的体制机制,积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金融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拓展,积极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和重大基础设施落地,营造具有突破性和引领性的金融创新生态,营造国际一流的金融配套服务,释放金融市场活力和动能。
坚持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突出软硬设施建设,加强金融人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突出产城融合,注重职住平衡,体现金融元素和金融特征。将金融功能、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不断提升长嘉汇金融中心的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发展环境,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筑宜业宜居一体化发展格局,将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成金融业态富集、产城一体、功能完善、生态示范的典范。
坚持防范风险,规范发展。在规范和发展中做好平衡。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注重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与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并举,进一步规范监管、化解风险、整治乱象。以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导向,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体系内部进入良性循环,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创造良好金融环境。
按照西部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部署,发挥产业基础、地理区位、载体空间、人文生态等优势,差异化、特色化、跨越发展,形成江北嘴—解放碑—长嘉汇金融核心区“三足鼎立、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长嘉汇金融中心定位为西部金融中心新金融核心区,打造“2+5+1”创新金融业态体系,即以“绿色金融、新型金融”为主体,以“基金创投、要素市场、跨境投融资、金融科技、金融配套”为协同,以“金融服务”为支撑,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带动性和影响力的金融龙头、金融市场、金融生态、金融服务平台,助力西部金融中心提升能级、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扩大影响力。
具体定位为“四区一阵地”:即绿色金融改革先行试验区、“金科产”良性互动西部引领区、特色大宗商品交易示范区 、西部金融中心金融服务活力区、面向东盟的跨境投融资主阵地。
绿色金融改革先行试验区。把握重庆将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契机,发挥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优势,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创新、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发展绿色金融为特色,坚持错位发展,加快绿色金融聚集,加强投、贷、债、租、证、保等金融服务的协同,加快先行先试,深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绿色投资国际合作,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发展,探索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助推生态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成为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先行试验区的有力支撑。
“金科产”良性互动西部引领区。依托区域的金融、科技、产业优势,围绕“四大一新”现代产业体系,以金融服务为出发点,通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科技助力金融产业化,加快探索金融、科技、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形成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形成产业金融中心高地。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背景下,结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通过优质金融资源的集聚,将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成为面向西部的“金融、科技、产业”良性互动引领区,打造全国金科产互动样板。
特色大宗商品交易示范区。依托区域重要要素交易市场资源,做大做强要素交易市场,探索布局新兴交易市场,打造全国创新要素市场先发地位。依托华西黄金综合服务商特色优势,立足重庆、辐射西南、放眼全国,培育发展黄金全产业链经济,推动重庆市打造首个内陆黄金口岸示范区、西部黄金中心,为国家级黄金战略安全提供内陆支点。发挥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平台优势,推进资金、产业汇集,打造交易、结算、融资、保险、财务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努力建成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定价中心、结算中心和资讯中心。响应国家政策及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积极引进设立创新型要素交易市场,完善长嘉汇要素交易市场业态,强化对区域优势产业的支撑。
西部金融中心金融服务活力区。积极培育金融创新发展的土壤,加快集聚与金融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人才中介、管理咨询、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知名市场征信、登记结算、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机构,营造金融服务生态,构建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机构体系,打造金融服务高地,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强大服务支撑。
面向东盟的跨境投融资主阵地。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机遇和国家扩大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机遇,聚焦“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面向东盟,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国际化窗口。发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高能级开放平台作用,围绕重点项目、跨境投融资、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跨境投融资、贸易结算、跨境资本和创新资本等发展,加快聚集境内外大量企业和投资机构,培育形成跨境投融资产业生态体系。
1.总体目标
通过市区共建、协同发展、创新驱动,以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为主体,以基金创投、要素市场、跨境投融资、消费金融、金融配套为协同,以金融服务为支撑的创新金融业态体系基本成型,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带动性和影响力的金融龙头、金融市场、金融生态、金融服务平台,基本建设成为立足西部、辐射东盟、服务“一带一路”的西部金融中心新金融核心区,成为西部金融中心新引擎。
到2025年,各类金融机构突破300家,拉动全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近29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30%左右,金融业在地方国民经济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3%,金融业在南岸区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具有差异化特色的创新金融业态体系更加完善,金融机构集聚能力、资本吸纳能力、人才集聚能力、创新转化能力、金融服务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展望2035年,力争各类金融机构突破600家,拉动全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建成金融业态齐全、金融功能突出、金融市场活跃、开放创新能力强、金融服务完善、金融配套成熟的创新金融高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优势地位的西部金融中心核心区和新引擎。
2.具体目标
——特色新金融体系日趋齐全。到2025年,传统金融业态(银行证券保险等)规模不断做大,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基金创投、要素交易、金融服务等特色金融领域形成生态体系,打造形成一批包括金融广场、基金小镇、金融科技大厦、绿色金融示范区、零碳示范园等在内的特色金融载体平台。
——特色金融市场功能更加凸显。加强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服务供给全面提升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能力。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和金融融合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十四五”期间上市挂牌企业达到50家。在石油天然气、黄金等大宗商品领域持续发挥先发优势,到2025年末,力争天然气石油累计线上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黄金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
——特色金融开放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承载西部金融中心功能的能力不断增强,跨区域间的金融业务联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日益频繁,重庆自贸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平台作用充分发挥,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到“十四五”末,对内、对外开放功能和区域辐射能力明显增强。
——特色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市区共建、区级配套,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融政策体系,在新金融业态培育、机构入驻、区域经济贡献、金融创新、金融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长嘉汇金融学院、金融培训交流基地、全方位金融一站式服务中心、金融家俱乐部等一系列平台建设取得成效,金融创新服务形成领先优势,长嘉汇金融论坛形成广泛影响力。
——特色金融基础配套更加成熟。利用区位生态优势、产业聚集优势、金融后发优势,通过改造优化长嘉汇中心金融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建立完善与金融业相配套的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构筑完整的工作、休闲、生活三位一体的金融产业硬件模式,全面提高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实现一流的配套环境。
表3 长嘉汇金融中心“十四五”发展指标
序号 |
指标体系 |
2020年 |
2021年 |
2023年 |
2025年目标 |
指标说明 |
1 |
金融业增加值 |
77.2亿元 |
100亿元 |
170亿元 |
287亿元 |
十四五南岸区GDP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速6.5%。考虑到长江汇金融中心后发优势明显,发展迅速,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按30%计算,到2025年末达到28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3%,进一步巩固与江北嘴、解放碑“三足鼎立”之势。 |
2 |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9.5% |
11.2% |
15.8% |
23% |
按照南岸区“十四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左右。 |
3 |
各类金融机构数量 |
120家 |
150家 |
200家 |
300家 |
传统持牌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以及绿色金融、新型金融、基金创投、跨境投融资、消费金融等新兴金融机构。 |
4 |
其中:绿色金融机构 |
- |
1 |
8 |
20 |
主要包含绿色金融法人机构、专营机构、研究机构等。 |
5 |
新型金融机构 |
15 |
18 |
50 |
120 |
主要包含消费金融、汽车金融、财务公司、金融租赁、第三方支付等持牌金融机构及商业保理、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基金创投、供应链金融专营机构等金融业态。 |
6 |
存款余额 |
1700亿元 |
2100亿元 |
3500亿元 |
5800亿元 |
2019年、2020年存款余额分别增长14%、15%,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9%、17%,十四五期间,考虑到一些鼓励在南岸区资金归集的措施。存款、贷款分别按28%的增速测算,2025年末,存款达到5800亿元,贷款达到5900亿元。 |
7 |
贷款余额 |
1731亿元 |
2200亿元 |
3600亿元 |
5900亿元 | |
8 |
上市及挂牌企业 |
21家 |
23家 |
27家 |
31家 |
根据南岸区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区新增上市挂牌公司10家,科创板企业、国企上市挂牌实现“零的突破”。 |
9 |
基金管理规模 |
- |
55.8亿元 |
90亿元 |
200亿元 |
据中基协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平均单只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75亿元。考虑到长嘉汇金融中心的实际情况,按平均单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1.5亿元计算。到2023年末,长嘉汇金融中心私募基金达20支,预计基金管理规模30亿元,加上各类政府基金,管理规模达到90亿元。到2025年末,私募基金数量达到80支,基金管理规模达120亿元,政府类基金管理规模达到80亿元,合计达到200亿元。(截至目前,南岸区一共8支基金。南岸区政府6支,经开区2支,共计55.8亿元规模,实际到位10.89亿元。) |
10 |
要素交易市场数量 |
2 |
2 |
4 |
6 |
|
11 |
外资金融机构(包括基金创投、办事处)数量 |
- |
1 |
5 |
8 |
|
12 |
天然气石油累计线上交易额 |
633亿元 |
800亿元 |
1200亿元 |
力争突破2000亿元 |
基于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目前交易额(2020年末累计线上交易额达到633亿元。2021年6月末,累计成交金额985亿元)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目标。 |
13 |
黄金累计线上交易额 |
3500亿元 |
3800亿元 |
6100亿元 |
力争突破1万亿元 |
基于华西黄金公司目前黄金交易额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目标。 |
14 |
金融服务平台 |
- |
到2025年,打造形成长嘉汇金融学院、金融一站式服务中心、线上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法院、金融家俱乐部、长嘉汇金融论坛等一批特色平台。 |
|
长嘉汇金融中心功能布局可以概括为“一带两区”,即长嘉汇金融集聚带,南坪铜元局片区、广阳湾金融科技城片区。三大片区金融布局差异化定位,协同联动,将形成完整的金融产业链条,依山靠水,构建“产城景融合”的金融新生态。
图5 长嘉汇金融中心功能业态布局
长嘉汇金融集聚带,定位为南岸区金融中心发展极核和集聚带,即由洋人街、弹子石、弹子石老街、龙门浩老街、南滨路第一大道沿线等组成,是整个长嘉汇金融中心的核心与对外展示的窗口。打造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集聚区、创新金融业态集聚区、银行机构总部集聚区、外资金融机构风貌展示区、大宗商品交易所集聚区五大集聚区,重点布局金融机构区域总部(主要是新型金融业态区域总部)、外资金融机构、大宗商品交易机构以及金融中介机构等。
1.洋人街。定位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集聚区,主要布局:保险、证券及期货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数据结算中心等金融业态区域总部;金融服务机构(法律、投资咨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经纪、信用服务等)。
2.弹子石。包括中讯大厦、能源大厦、中钢大厦、能投4号地块、能投6号地块、雷士地块、十里长江地块等区域。定位为创新金融业态集聚区,主要布局消费金融、金融租赁、汽车金融、企业财务公司、第三方支付等新型金融业态区域总部;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等地方金融组织;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等区域总部。
3.弹子石老街。定位为银行机构总部集聚区,依托工行重庆分行,主要布局:银行机构区域总部及现金营运中心、数据中心、档案管理中心、科创中心等功能中心。
4.龙门浩老街。定位为外资金融机构风貌展示区,主要布局:外资金融机构及其办事处。
5.南滨路第一大道沿线。定位为大宗商品交易所集聚区,主要布局: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华西黄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要素交易场所。
南坪铜元局片区定位为金融集聚带的联动区,依托南坪商圈以及铜元局历史文化底蕴,推进传统金融机构、金融创新业态等与长嘉汇金融集聚带联动发展。
1.南坪:定位为金融业务联动区,依托现有传统金融集聚优势,南坪商圈片区主要布局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分支机构,加快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品质,做大做强,与长嘉汇片区形成联动,推进金融业务落地推广。
2.铜元局:定位为金融文化创新联动区,重塑百年“聚宝盆”铜元局,规划建设“重庆时光·创新金融”小镇,主要布局特色金融文化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新业态。围绕“金融+”概念,探索金融+文化、金融+旅游,打造金融历史文化街区。
广阳湾金融科技城片区位于广阳岛智创生态城内,依托于广阳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主要布局绿色金融、基金创投、科创金融、金融学院、金融会议会展等特色金融业态,打造“零碳示范园”和科创金融示范区。
1.绿色金融。把握广阳岛“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建设战略机遇,运用“科技+金融”发展绿色金融,鼓励设立绿色金融专营分支机构,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探索建立区域性绿色金融认证中心、绿色金融人才评定中心,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2.基金创投。打造基金创投小镇,配套出台具有竞争力的相关政策,重点发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业态,为入驻机构提供更加美观、舒适、便利的工作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高级金融人才生活圈。
3.科创金融及金融科技。依托区域高科技产业集聚优势,完善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体系建设,鼓励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或专营机构,建立面向科技创新、科技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开展投贷联动、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小贷等科技金融业务。探索创新科技服务金融业务的新方法、新路径,积极布局金融科技。
4.金融学院。发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与重庆工商大学三方各自优势,共同合作,创新运作模式,着力打造金融人才一流学府、金融决策高端智库、多边金融合作常设机制、金融科技产学研孵化平台。
5.金融会议会展。发挥区位、独特自然生态等优势,建设金融会议会展中心,弥补西部金融中心金融商务活动载体的不足。积极承办中新金融峰会,并争取为永久会址举办地。举办长嘉汇金融中心论坛,以及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创新金融活动,持续提升金融活力。
立足西部金融中心的总体布局,与江北嘴、解放碑错位发展,长嘉汇金融中心将差异化吸引传统金融业态,重点集聚新型金融业态,做强做优地方金融,形成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优势。
一是协调解决拟供地块规划建设、资金平衡等问题,加快推动工行“一行五中心”(工行南岸支行、现金营运中心、数据中心、档案管理中心、会计凭证档案中心和总行科创中心)项目落地。二是积极对接潜在的内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在长嘉汇金融中心开设省级分支机构。三是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招商组合方案,积极引进知名外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四是加强与重庆大型优质企业沟通,支持其大型银行机构在长嘉汇金融中心范围内申请设立直销银行。五是鼓励各类持牌金融机构在长嘉汇金融中心设立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总部或专营分支机构,加快推进特色化发展。六是支持长嘉汇基业公司合理布局金融业务,打造地方金融发展的有利抓手。
一是把握全国金融科技整合和拆分形势,加强金融科技公司对接,推动一批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各类金融科技实验室、加速器,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形成金融科技企业集群。二是在蚂蚁消费金融龙头带动作用下,不断招引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三是积极布局金融租赁、消费金融、汽车金融、企业财务公司、第三方支付等新型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体系,形成错位发展。四是吸引大型金融机构及企业集团下属金控集团或金融板块。五是集聚布局各类银行理财子公司、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子公司,以及基金管理公司专户管理、基金销售、境外资管专业子公司等创新金融业态,培育资产管理服务产业链,打造专业特色化的资产管理机构聚集区。六是全力争取国家级各类交易场所(期货交易、碳交易、大宗商品交易等)落地长嘉汇金融中心。七是争取双城经济圈商业银行在长嘉汇金融中心设立。八是探索设立金融法院,优化金融司法环境,大幅提升金融集聚发展的吸引力。
一是支持南岸区城建集团进一步提升信用评级,充分发挥自身资信优势,加强与财政、金融的协同互动,探索打造地方金控平台。二是培育发展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地方AMC)、小额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地方金融组织,争取重庆市第三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长嘉汇金融中心设立。三是加强政府对金融发展的引导作用,探索建立政府背景的VC/PE机构,强化对优秀初创公司的政府扶持力度。四是与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完善风控体系建设,创新在线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五是围绕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重点发展产业,探索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或在现有产业基金中单设额度,支持专项发展。六是探索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并建立长效风险补偿机制。七是探索设立长嘉汇金融中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加快建立“政银保”等风险分担体系,提升金融机构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意愿。
一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发展会计、审计、律师、资产评估、投资咨询、保险代理、管理咨询等金融中介机构,为区域金融业发展做好配套服务。二是支持各类金融行业协会发展,形成支撑长嘉汇金融中心发展的高端中介服务体系和行业自律组织体系,对符合政策导向的金融行业组织给予扶持。三是大力吸引国际知名信用评级等机构的分支机构、办事处落地长嘉汇金融中心。四是引进各类金融标准服务机构,促进金融行业标准的试点示范、推广应用。五是支持设立和发展各类金融商会、协会、促进会等非赢利性金融组织。六是建立长嘉汇金融中心企业批量采购金融中介服务机制,便利企业寻找金融中介服务,降低企业相关成本,提高金融中介机构的服务效率。七是对在长嘉汇金融中心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制定服务评价机制,不断优化金融中介服务水平。
嘉汇总部经济区是未来重庆市内陆金融开放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部金融中心重要的迎宾门户。结合长嘉汇大景区弹子石片区城市设计,将长嘉汇总部经济区打造成为重庆迎宾开放门户和长江上游绿色金融中心,建立以绿色金融新产业为引领,绿色金融服务产业、绿色产业和生活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架构,形成涵盖金融交易、共享办公、商业配套、居住配套等功能板块的金融商务综合片区。
以“扩充载体、提升形象、配合招商、优化氛围”为原则,对标先进、结合实际,重点打造以下八大功能业态:
1.标志性建筑。充分片区内地势,控制高度248 米的绿色金融之塔,正面朝向江北嘴IFS 金融城建筑群形成跨越长江的视线互望。依托区域内高层建筑,打造以金融为主题的城市夜间主题灯光秀。
2.山地特色建筑。结合场地地形,创造独特的山地绿色建筑空间。以退台、架空、挑廊、跨街、吊层等方式,提炼传统山地建筑设计方法。
3.超甲级写字楼。打造新地标、提供更大的办公空间载体,配置现代化的设备,环境优越、通讯快捷、便捷及多元化交通方式,配套人性化、舒适化、智能化、健康化,及绿色环保的机电系统,满足高端办公载体需求。
4.迎宾广场。弹子石立交和群慧公园之上,架空 10 米形成城市迎宾广场,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设置演艺广场、景观绿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5.高端商业配套。建设五星级酒店,迎接国际国内来客,提供高端住宿、休闲场地,承接大型金融、商务活动,向全球展现长嘉汇金融中心的风采,打造城市形象重要标杆。配置大型高端购物中心,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淘汰等方式,优化店面布局,打造国际化高端品牌集聚、配套服务完善的空间载体,为区域内的各类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符合其购买力的购物、娱乐、休闲大型综合体。借鉴网红书店的运作模式,配置特色金融书店,打造集休闲、餐饮、阅读、购买等功能于一体,强化长嘉汇“金融文化”属性。
6.高端人才公寓。金融发展的核心是人才。随着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将加快集聚,金融人才也将不断汇聚,从而衍生出相对稳定、环境良好的中高端住宿需求。目前周边可供金融人才中长期居住的条件相对有限,配置高端人才公寓,也是集聚高端金融人才、营造更好金融氛围的重要手段。
7.开放式金融展厅。展厅的主要功能包括:一是向社会公众展示长嘉汇金融中心的历史积淀、发展规划、金融政策;二是展示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金融科技手段开发的创新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提供沉浸式互动交流;三是借助开放式平台,强化对社会公众的金融反欺诈、反传销、梳理正确投资理念等金融消费者教育。设立开放式金融展厅,可以充分对接长嘉汇片区高人气流量,大幅提升长嘉汇金融中心的“金融”属性和社会形象,同时也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8.立体交通、立体公园、生态公园配套等。通过扶梯、架空廊道,设置垂直快速慢行系统破解70米地形高差的不利影响,打通区内、区外交通连接通路。配套智慧车库,提供自动存放车辆、智能支付、实时停车信息交互、车位预约、室内导航、反向寻车等多种功能。结合现有场地高差形成中心公园、街头绿园、楼层游园、屋顶花园不同标高层次和功能类型的公园系统。挖掘区域山水资源,控制两条通江生态视廊和两条观山廊道,呼应两江四岸和南山的城市本底山水结构。
以广阳湾片区为核心,深化中新绿色金融跨境合作,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组织体系完善、产品服务丰富、政策支持有力、基础设施完备、安全运行高效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绿色金融改革先行试验区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为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经验与模式提供示范样本。
一是积极引进有实力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创新实验室、绿色专营分支机构。鼓励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在长嘉汇金融中心专设绿色专营部门或分支机构,提升服务绿色发展能力。二是联合域内大型金融机构及头部互联网企业,探索建立区域性绿色金融认证中心、绿色金融人才评定中心等,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构建具有西部金融中心特色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三是探索与知名绿色交易所、再生能源交易平台等开展深度合作,在长嘉汇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企业环境产权及节能减排技术服务,节能减排技术交易、排污权交易、碳交易、节能量交易,环境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等业务,夯实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的职能。四是积极引进各类专业绿色金融中介组织,丰富绿色金融服务主体,引导激励绿色评估、绿色评级、绿色认证、绿色研究、会计、法律等绿色金融配套机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服务。五是加强与市中新项目管理局、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深化中新双方在绿色金融领域合作,全面推动中新绿色金融跨境合作项目落地。
一是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为主导,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路径,构建与长嘉汇金融中心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二是以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实施(2021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为契机,鼓励商业银行将发展绿色金融纳入战略规划,优化完善绿色金融业务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绿色金融业务的授信机制、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等。三是支持银行机构积极开发推广林权和排污权等抵(质)押贷款,推进环保、节水、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个人绿色消费等领域的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四是积极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绿色生态农业保险、森林保险、巨灾保险等保险产品创新,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与服务。五是充分发挥广阳岛绿色产业引导基金的指挥棒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重点投资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鼓励股权投资基金通过设立子基金、开展项目融资等方式,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六是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发行绿色债券,鼓励发行碳 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乡村振兴票据等创新产 品,研究探索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并依托渝融通等大数据 系统开辟债券发行人与投资人对接的绿色通道。七是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和碳资产管理机构等依法合规参与碳交易和碳融资业务。
一是探索建立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对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服务给予贷款贴息、绿色债券认证补贴、股权投资奖励、担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应急转贷等等激励手段。二是探索设立绿色金融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可在广阳岛绿色产业引导基金下设子基金),优化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提高绿色金融贷款投放积极性。三是开展金融支持生态农林和生态旅游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开展森林碳汇、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自然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等。四是依托“长江绿融通”等系统,通过服务成渝绿色发展,探索建立成渝地区绿色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打造集信息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撮合、政策兑现、风险预警等为一体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五是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绿色信贷行业、企业和项目准入标准,建立“绿色信贷行业、企业和项目清单”并对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六是探索建立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示范体系,对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要求,开展金融支持零碳示范园和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净零排放示范样本。七是加强与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发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政府部门、重庆征信公司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合作与信息共享,将企业污染排放、环境违规、完全生产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信息纳入地方征信系统。
专栏1长嘉汇金融中心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动因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远期目标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绿色金融”已经纳入到国家总体规划纲要,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重庆市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重庆市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17-2020年)》和《加快推进全市绿色金融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8年)》。2021年5月,人民银行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正式纳入考核业务的覆盖范围。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已经完成了从国家战略到地方推进的政策衔接。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现有六省(区)九地(浙江、江西、广东、贵州、甘肃和新疆)作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各试点区域绿色金融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探索出绿色金融发展的多种路径和创新发展手段,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发改环资〔2019〕293号),明确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以《目录》为基础,根据各自领域、区域发展重点,出台投资、价格、金融、税收等方面政策措施,着力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该产业目录进一步厘清了绿色产业边界,将有限的政策和资金引导到对推动绿色发展最重要、最关键、最紧迫的产业上,是推动绿色产业、绿色金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20年9月,南岸区政府、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签署了《共建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核心区合作备忘录》。2021年1月,重庆经开区获批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广阳岛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总体来看,以“一核三区”为功能布局的长嘉汇金融中心是南岸区重要的金融发展核心载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在政策衔接、经验借鉴、操作流程上都有较好的现实基础,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 |
依托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教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金融+科技”功能的集聚能级,充分发挥全国物联网产业基地、国家密码应用创新示范基地、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重庆软件园、5G产业园、京东云、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集聚优势,充分利用区域科教人才基础,优化布局科创孵化园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力度,打造“金融、科技、产业”良性互动西部示范引领,助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
专栏2“金融、科技、产业”良性互动发展逻辑框架 2020年8月,央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外经济平衡,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依托重庆经开区良好的科技产业及科教人才基础,以金融服务为出发点,通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三条主线,加快探索“金融、科技、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赋能科技创新,助力西部金融中心。 1.金融服务科技创新。通过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初创企业在股权融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科技信贷、知识产权融资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真正使得整体风险水平得到很好评估,更好风险定价,形成对科技创新包容和支撑的环境,使得科技创新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由此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 2.金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大多数真正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成长型企业,都需要大量、长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股东众多、股权分散、最后形成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往往需要借助金融的力量,打通便捷的融资渠道,不断把科技创新化为实际产出,拥有金融活水才能有力支撑企业的持续成长。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和融资对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类金融支持,尤其是需要在人才团队、知识产权、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 3.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在成果实现产业化之后,逐步迈向高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阶段,相对应的金融需求将更加强烈。除政策性金融支持之外,更多是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功能,综合运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为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等多渠道的融资支持。在此阶段,政府部门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续贷、增贷、降息等融资要求提供服务,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让企业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发展自身业务。 |
一是针对初创期企业,需要加强财政资金的参与力度,强化政府的引导和风险分担,解决风投机构不愿投、不敢投的现象,重点产品包括投贷联动、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小贷等。二是针对成长期企业,主要为其提供信贷和保险类金融服务,充分保障优质成长性企业快速做大做强。三是针对成熟期企业,主要为其提供上市辅导及债券发行辅导服务,助力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持续保持优势竞争地位。四是针对衰退期企业,根据此类企业“发展慢、风险高”的特点,通过通济基金、贷款重组、联合授信、组建债委会等方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生命周期延续。五是针对上述所有阶段的企业,建全生态圈服务支持体系,为其提供会计、纳税、信息、培训、咨询、投资、法律等便利化中介服务。六是打造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基金孵化板和基金服务基地,建设基金与企业的对接融资平台,完善科技金融产业链,创新投融资机制。
专栏3 佛山市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经验借鉴
|
初创期(侧重股权) |
成长期(侧重融资、保障) |
成熟期(侧重资本市场) |
衰退期(侧重风险处置) |
主要金融业态 |
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包括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私募股权基金) |
银行、保险、担保、租赁、保理 |
证券、期货 |
基金、资产管理公司 |
现有金融平台 |
·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股权交易) ·千灯湖创投小镇 ·顺德区产融生态小镇 ·广东金融高新区“区块链+”产业园及孵化中心 |
·粤信融平台 ·中小融平台 ·珠江西岸融资租赁区域中心 ·禅城保险创新示范区 ·顺德区域性保险服务中心 ·保险理赔诈骗行为共享平台 |
·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私募债券发行) ·佛山市上市促进会 ·上市企业后备库 ·上市企业顾问团 ·顺德并购产业基金联盟 |
·佛山市金融债权和特殊资产管理协会 ·金融审判庭 |
现有金融工具 |
·市、区创新创业产业引导基金 ·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 |
·佛山市担保基金 ·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佛山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 ·各类信贷风险补偿金 ·科技支行 ·安责险专项资金 ·融租租赁专项扶持资金 |
·上市企业扶持专项资金 ·债券风险缓释基金 ·债券扶持专项资金 |
·通济基金(总规模100亿元) |
未来设想机构、平台 |
·成立政府背景的VC、PE机构 ·广东金融高新区小额再贷款公司 ·广东省信用增进公司 |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民营银行 ·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 ·回迁、新设商业保理公司 ·供应链管理平台 |
·引进一家期货公司 ·投资者教育基地(证监会批准) ·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证监会批准) ·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
·引进AMC在佛山设置分支机构 ·成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 |
一是进一步完善优化企业孵化培育体系,积极引进国家级、省级孵化器落地,优化完善现有孵化培育体系的功能。二是鼓励商业银行、保险机构根据地方优势科技业态,开发长嘉汇金融中心特色产品,充分结合现有政策配套、征信体系,鼓励适度降低对抵押物的要求。三是探索开展长嘉汇金融中心科技金融服务评选活动,科学遴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判,根据评价结果,予以相应奖励。四是探索发展投贷联动模式,鼓励银行与与其集团内部具有股权投资资格的子公司、第三方专业投资机构建立市场化长期性合作机制,采取“银行+创投机构”的投贷联动模式,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五是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六是大力推广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保费的补贴机制,提高企业购买保险的意愿。
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为域内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立项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专项融资支持。二是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探索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形成“政府+保险+银行”共担风险的融资模式,规范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形成多方合作机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风险共担机制,实现降低政府财政资金风险、提高银行放贷积极性、有效控制项目运作风险的多重作用。三是借鉴先进经验,鼓励科技创新企业探索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加强底层知识产权资产全流程监控。四是支持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科技保险支公司或科技保险业务部,专项开展科技保险服务。五是鼓励保险机构探索推广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企业财产保险、产品责任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专利权责任保险、特定人群普惠型健康险、高科技人才离职保险、首台套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创新产品。六是支持知识产权评估、技术转移、专利代理、信用评级、信用增进等科技金融中介服务组织发展。
一是优化完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为改制上市企业提供费用补贴,降低企业上市成本,激发企业改制上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推动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企业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以及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三是支持辖内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并购重组,延伸产业链条。四是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和辅导,建立由区金融办、证券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联合参与的企业上市联动机制,对重点拟上市企业落实专班制、服务秘书制,通过一对一的专业服务,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步伐,积极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困难和具体问题。五是鼓励“融资租赁+担保”“融资租赁+保险”“融资租赁+投资”等模式的产品创新,通过“融资租赁+”模式服务科技企业,形成和发掘一批示范性强、特色突出、适宜度高、贴近企业需求的创新产品。六是支持企业利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合格抵质押物的覆盖范围,提高动产融资交易效率。
借鉴各地基金小镇建设经验,充分发挥“两江四岸”核心区、“城市会客厅”“重庆市生态之城”等的景观生态优势,打造基金业生态圈,进一步完善长嘉汇金融中心特色金融业态,加快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匹配的现代化、功能性特色小镇,助力重庆提升在全国私募基金综合实力位次。
一是推动完善选址、方案征集、业态策划等等层设计工作,针对基金、创投等行业工作特点,定制化基础设施功能建设,为入驻机构提供更加美观、舒适、便利的工作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高级金融人才生活圈。二是学习借鉴优秀经验,探索构建“基金管家”模式,为机构前提沟通、入驻、后期经营等综合事项提供固定、专人的“1对1贴心服务”。三是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进“云端-基金小镇”建设工作,打造集企业入驻服务、交流业务服务、投融对接等功能为一体的基金机构在线综合服务平台。四是依托长嘉汇金融论坛,积极举办各类基金、创投等专项领域的交流活动,力争建立国内有影响力的专业性论坛永久会址。五是探索与北京基金小镇(唯一的国家级基金机构服务标准化试点、唯一以基金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特色小镇、中国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基金产业集聚区)开展合作,建立中国绿色发展指数、中国量化基金指数同步发布机制,联合编制基金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升行业影响力。六是联合重庆市辖内知名证券机构,共同打造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资者教育基地,重点针对基金从业人员、基金投资者、潜在基金参与者、在校学生等人群,深入开展投资者保护、正反面案例宣讲等工作。七是通过制定专项政策措施,鼓励知名基金、创投机构入驻基金小镇,并支持其投资本土化,拉动长嘉汇金融中心及南岸区经济发展。
专栏4促进基金本地化投资的重要举措建议 结合长嘉汇金融中心及南岸区的产业链现状,以投资为抓手,引导资金向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区域、重大投资项目集聚,促进基金业本地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建立畅通的股权投资退出机制,形成“投资--管理--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过程。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在宏观层面,要构建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以变革重塑市场生态,提高资本市场体系与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适配性,为股权基金顺利退出营造宽松环境。在微观层面,完善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方式,支持首次公开发行(IPO退出),OTC柜台交易,股权回购,兼并与收购,管理层收购,二级出售,破产清算等股权投资退出方式创新。 二是加大促进私募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参照青岛市崂山区、北京市海淀区等地政策经验,对投资于南岸区的企业项目或引进市外项目落地南岸区的,可按其实际到位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奖励。对基金管理机构、私募基金及其合伙人,可按照企业或个人实现地方经济贡献的一定比例给予经济贡献奖励。对在南岸区成功实现退出的基金管理人,结合对南岸区经济社会发展及重要经济指标的支撑作用,根据其投资超额收益,给予适当性让利。 青岛市崂山区促进私募投基金和创业投资本地化政策参考: 1.投资专项奖励:(1)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投资于崂山区企业项目满一年并形成实体产业的,按其实际到位投资额的1%给予基金管理机构和创投机构投资专项奖励;(2)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创投机构引进青岛市外项目落地崂山区,市外实际到位投资额超过1亿元(含1亿元)的,按其市外实际到位额的1%给予奖励。 2.场所补助:注册资本金全部到位,或在崂山区注册的履行实际管理人资格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给予100%房租补助。 3.经济贡献奖励: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创投机构、私募基金及其合伙人按照企业或个人实现地方经济贡献的一定比例给予经济贡献奖励。 4.投资退出奖励:(1)在私募基金、创投基金退出(包含但不限于股权转让退出、并购重组退出、股权回购退出、IPO退出、基金清算)时,按照基金及其合伙人的地方经济贡献的一定比例给予投资退出奖励;(2)对市政府引导基金参股的创投风投机构清算退出时,该机构整体年化收益率超出清算年度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单利)的,引导基金对创投风投机构投资崂山区企业超额收益的50%给予让利。 5.人才奖励: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创投机构按照高管个人年收入实现地方经济贡献的一定比例给予高管人才贡献奖励。 |
一是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开发股权质押贷、排污权质押贷、政府采购订单及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产品创新。二是加强企业、金融机构的撮合对接力度,充分发挥重庆金融家俱乐部功能,常态化举办银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引导信贷资源“精准滴灌”实体企业。三是探索运用各类可调配资源,制定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四是创新开展“企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政府+银行机构+担保公司”等融资服务模式。五是支持金融机构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无还本续贷、增信、展期、降息让利等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应急周转资金降低转贷成本。
一是鼓励市场主体加快“个转企、企升规、规转股、股上市”, 建立常态化的上市/挂牌企业后备库,并定期更新名单,对名单内的企业,根据上市/挂牌不同类型,给予重点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二是为拟上市企业提供改制、挂牌上市等“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务。三是鼓励支持信用优良、经营稳健、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发行短融、中票、公司债、企业债等债券融资工具。四是完善上市奖励政策,加大对企业上市/挂牌的奖补力度。五是鼓励污水处理、供水供电、高速公路、供应链核心企业应收账款等经营性现金流稳定的企业或项目探索发行资产证券化(ABS)产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六是建立金融顾问对口服务机制,开展金融知识和业务培训,培育政府部门金融人才,加大对地方平台公司融资工作的指导。
专栏5解决上市后备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经验借鉴 现实中,不少上市后备公司常常会被土地或房产的“历史遗留问题”卡脖子,拖着的时长以年计算。2018年,东莞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发展的扶持办法》(简称“莞十条”),共计10条,其中一条是关于妥善解决企业产权规范问题,另一条关于保证企业项目用地需求,一方面引导东莞上市后备企业为上市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是有利于今后在东莞增资扩产。 “莞十条”提出要主动引导上市后备企业及早规范、明晰房产、土地产权,为企业成功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1.加快完善用地产权手续。支持补办供地手续。制造业企业自有或收购的工业厂房,土地产权手续不完善的,先纳入补办备案台账,再按照已建房屋补办政策完善相关手续,在依法完善征地报批手续后,可以协议出让方式补办供地手续。 2.支持集体土地转国有。上市后备企业原合法使用并已建成投产的集体工业用地,可按照《关于明确集体建设用地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后协议出让有关问题的通知》(东国土资〔2017〕285号)的规定,在依法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后协议出让至上市后备企业。 3.协助补办不动产权证。针对上市后备企业的自建房屋或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获得的厂房申请补办不动产权证的(不包括私人住宅和商品房),经纳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备案台账范围、并符合新修订的已建房屋补办政策所规定的基本条件要求,按照对应的权利类型提交相关资料,补办不动产产权手续。 4.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后备企业,在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推进弹性年期出让、实行差别化的地价政策、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5.创新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的土地供应模式。整合现有土地资源,设立若干个“上市公司总部产业园”,集中解决拟上市企业用地需求,吸引优质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落户东莞。研究完善“上市公司总部产业园”的招商引资条件,对已经在广东证监局辅导备案的上市后备企业,适当降低在土地开发强度等方面的准入要求。 |
一是鼓励发展现代保险业务,构建“全覆盖”的财产保障体系、“全生命周期”的人身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力度,努力拓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高效保障服务。二是完善科技保险融资服务体系,鼓励保险机构推广重大技术装备保险、首台套、安全责任保险、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品种。三是积极深化与保险机构合作,多渠道遴选现金流和收益充足、手续齐全、符合保险资金投资条件的重点项目,引导协调保险机构加大对地方项目投入。
要素交易市场,是地方金融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长嘉汇金融中心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南岸区及长嘉汇金融中心集聚了华西黄金、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重庆药品交易所等重要要素交易市场。长嘉汇金融中心依托现有优势,积极夯实差异化发展基础,着力构建“业态丰富、优势突出、面向未来”的要素交易市场新生态。
依托华西黄金的总部型功能,大力发展黄金交易市场,打造西部黄金口岸核心区,构建国家级黄金储备战略支点。一是支持建立黄金市场交易经纪总部,实现黄金交易专业化发展。二是支持华西黄金联合国内外知名研究院所在长嘉汇金融中心设立黄金研究院,培养专业化人才。三是探索建立建设黄金产业特色小镇,完善黄金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四是探索设立黄金产业发展基金。五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针对黄金交易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开发创新专项金融产品。六是借鉴其他地区经验,针对黄金交易的印花税和消费税贡献,给予常态化的奖励政策,吸引各类机构到长嘉汇金融中心投资设立采购中心,做大做活黄金产业链条。七是依托基金小镇,鼓励入驻基金机构加大对黄金产业的投资力度。八是依托黄金交易的优势基础,做强做大黄金交易市场,助力重庆市争设首个内陆黄金进口口岸。九是探索打造“一带一路”黄金产业高峰论坛和黄金珠宝博览会展会。十是争取建设国家级大型场内贵金属储备仓库西部黄金中心。
一是充分发挥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头部引领作用,探索引进设立更多专业化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积极打造大宗商品交易所集聚区。二是建立完善促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区域性国际性业务资质、丰富交易品种、提升服务能力、创新交易方式、打造油气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石油天然气交易、定价、结算等功能。三是鼓励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在成功实施首次在线仓单中远期挂牌交易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各环节流程,力争实现标准化推广。四是支持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与期货交易所开展期现合作,支持当地油气基础设施纳入全国油气产品期货保税交割设施网络。五是支持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依托“国家授权、独家运营”的基础优势,加强大数据技术投入应用,打造具有行业特色和竞争力的能源大数据资源库。六是探索将重庆药品交易所迁入长嘉汇金融中心区划范围或纳入统计范围,进一步完善区域大宗商品交易业态。七是支持现有要素交易主体开展权益类、资产类、商品(合约)类交易创新,积极探索石油、天然气、黄金、特色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现货及衍生品交易。
一是探索建立面向内陆地区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二级市场的交易平台,拓宽VC/PE机构退出渠道,提高股权投资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从而提升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契合“碳中和、碳达峰”的国家战略发展契机,探索设立区域性绿色交易市场,聚焦节能减排技术交易、排污权交易、碳交易、节能量交易等,助力长嘉汇金融中心打造“绿色金融”差异化特色名片。三是探索建立西部数字资产交易场所,立足重庆、辐射长江上游、面向全国,打造集数据登记、评估、共享、交易、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数据流通机制。四是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上游地区充沛的高等学校、研究院所、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资源优势,提供科技成果评价、鉴定、科技查新等服务功能。五是探索搭建民宿产业要素交易平台,以“盘活闲置土地、闲置房屋、闲置资源”为目标,为民宿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各类产权要素提供挂牌托管、资产运营、产权交易、资源整合、资本融通等综合服务,助力重庆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电子商务结算、跨国公司总部结算、离岸金融结算等特色结算服务,搭建跨境投融资的综合服务平台,鼓励跨境投融资创新,积极开展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打造跨境投融资结算基地。
一是跨境人民币结算。开展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进一步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优化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管理,便利个人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便利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使用。加强政策宣导,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进园区行动”,鼓励“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制定专属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方案,帮助企业在与其母公司的跨境结算等方面建立人民币结算体系,实现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增量扩面。二是跨境电子商务结算。吸引异地跨境电商在本地开展结算,扩大跨境互联网电子商务结算。鼓励开展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支持银行机构与符合条件的互联网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合作。三是跨国公司总部结算。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国内外总部机构、大型企业集团在本地设立资金运营和结算中心。支持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鼓励跨国公司集中办理境内成员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资金集中收付汇和轧差净额结算等业务,提高主办企业境内账户与境外账户资金流动的便利度。四是离岸金融结算。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试点开办离岸银行业务,引进银行机构在本地设立跨境结算中心、离岸业务运营中心,探索扩大开办本外币离岸业务的机构范围。扩大离岸结算业务规模,支持银行机构提升多币种产品交易和清算能力,完善对非居民的金融服务。
一是支持工行分行发挥工行集团化、国际化、综合化优势和丰富的自贸区服务经验,把政策红利转化为生产力,全力打造跨境金融业务平台、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和产品创新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资金管理、跨境投资、投融资一体、贸易结算等全方位优质服务。二是面向东盟,以促进国内企业对东盟国家投资服务为基本目标,构建高效率、高质量、便利化的境外投资“一门式”服务机制,在投资者、中介服务者、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搭建协同桥梁。三是赋予平台完整的企业境外投资备案权,组建专业对外投资服务团队担负解决“政策解读”和“指导路径”功能,加强与新加坡的银行、保险、中介服务机构等密切合作,借助新加坡机构协助提升服务能级。四是打造跨境投融资产业生态。依托平台,围绕市场需求潜力大、成长性强等产业,面向东盟支持跨境资本和创新资本,利用新技术,为投融资双方提供精准对接和快速匹配方案,加快聚集境内外大量企业和投资机构,培育形成跨境投融资产业生态体系。
一是促进投资便利化。编制“投资便利化指南”,探索投资自由制度。实行以过程监管为重点的投资便利制度。建立以电子证照为主的设立便利,以“有事必应”、“无事不扰”为主的经营便利,以公告承诺和优化程序为主的注销便利,以尽职履责为主的破产便利等政策制度。二是鼓励跨境投融资业务创新。在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贷款、发债等形式从境外自主融入本外币资金。支持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需要,开展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海上保险、船舶融资、资金结算、航运衍生产品等业务。三是促进跨境金融协作。完善“走出去”投融资服务体系,围绕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国际贸易,加强对企业增信、融资、保险等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境外机构的跨境投融资合作,开展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等跨境融资。四是创新金融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纽约、伦敦、法兰克福、新加坡、香港等境外主要金融中心的交流,为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五是积极落实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南岸区城建集团等已有合作项目获得跨境融资,积极引进淡马锡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等新加坡大型企业,加强与新加坡毅鸣基金合作力度、积极推进该基金在南岸区投资。
一是用足、用好重庆自贸试验区及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稳步开展跨境结算、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动跨境金融合作创新。二是以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为重点,支持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等业务试点。三是支持辖内银行、企业等主体与境外开展双向人民币融资,在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保险资金运用创新试点等重点方面做优做强。四是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在银行、保险、融资租赁、股票、债券等方面开展以人民币计价的业务创新,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五是在自贸试验区开展人民币基金投资境外项目试点政策下,支持重庆设立的人币国际投资基金依法开展对外投资。在跨境直接投资交易环节,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简化管理,提高兑换环节登记和兑换的便利性。六是深度融入和服务中新金融合作的新发展格局,聚焦中新金融机构、中新金融市场、中新金融产品创新、中新金融特色合作、中新资金跨境流动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探索贸易单据的无缝交换、逐步实现数字提单等方面实现先行先试。
一是按照“政府主导+公司运营+三方合作”的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模式,在南岸城建集团投资设立重庆长嘉汇基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完善招商、运营、投资、管理、服务“五位一体”, 统筹产业功能布局,助推金融中心高质量快速发展。长嘉汇基业公司定位为金融中心管理运营商,承担金融区域的金融规划、招商引资、运营管理、金融服务、投资服务、宣传推介等职能。二是发挥国有平台公司的“平台”作用,广泛引入社会投资者,采取与相关社会单位联建、合资、合作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源和资本,发挥资源效益,推动长嘉汇金融中心加快建设。三是推进长嘉汇金融广场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品牌宣传,统一配套服务标准。按照产业目标和市场需求,打造成金融特色鲜明、国际化程度高、贴近市场需求、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商业商务形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高标准金融园区。四是进一步整合市区两级产业招商、金融融资、储备项目、社会资本等资源,通过产业化招商、金融机构融资、联合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促进项目投资开发。
借鉴上海陆家嘴及北京金融街实践经验,组建成立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发展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构建“市区共建+跨界共治+专业运作”三位一体模式,进一步激发金融管理服务工作运行体系的活力与效率,促进在研究决策、统筹协调、执行落实等各方面金融工作的科学、高效、有序开展实施。
职能 |
长嘉汇金融中心 市区共建+跨界共治+专业运作 |
北京金融街 政府授权+跨界共治+专业运作+市场机制 |
上海陆家嘴 业界共治+法定机构 |
天津于家堡金融区 |
综合服务职能、整体规划和管理决策 |
重庆市金融局+南岸区金融办 |
金融街服务局 (西城区金融服务办公室) |
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 |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
“市场化运作”日常的专业服务支持与执行 |
重庆长嘉汇基业有限公司 |
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
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
跨界共治合作交流平台 |
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发展理事会 |
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 |
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 |
建设者之家服务协调管理委员会 |
监管职能相关 |
重庆市金融局+南岸区金融办 |
金融街服务局 (西城区金融服务办公室) |
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 |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
交流平台 |
长嘉汇金融论坛 |
金融街论坛 (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平台) |
陆家嘴论坛 (专业性国际论坛,每年召开一次) |
于家堡论坛 |
市区共建。重庆市金融局和南岸区金融办加强统筹协调。贯彻落实国家及重庆市关于金融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相关规定;对接金融监管部门、区域内相关机构,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本区金融风险防范等相关工作;推进重点金融机构引进工作;负责金融中心的对外合作交流、宣传推介和品牌价值提升工作。
跨界共治。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发展理事会定位为协调议事机制及沟通对话平台,是金融中心发展规划决策机构,也是政府、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协调各方资源,为金融中心金融业发展规划献计献策,推动和跟进重点金融项目的落地,以及讨论、研究、确定和指导重大金融问题的处理。
专业运作。长嘉汇基业公司是市场化运营机构,承担金融业发展及空间规划、招商引资、运营管理、金融服务、投资服务、宣传推介等职能。承担金融中心的“政务服务+专业服务”功能,为金融机构落地及落地后的全生命周期提供系统服务支持,包括金融机构落户、监管支持、机构运营、环境配套提升、关系促进、人才发展服务、物业服务等,使入驻机构获得的服务从“分散化”升级为“集约化+专业化”。推行市场化管理和薪酬制度,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专业运营能力。
专栏7 北京金融街“四位一体”治理架构
机构 |
职能 |
金融街服务局 (西城区金融服务办) |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金融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北京市的相关规定;对接金融监管部门、金融街区域内相关机构,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本区金融风险防范等相关工作;金融街金融机构引进工作;负责金融街的对外合作交流、宣传推介和品牌价值提升工作。 |
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全资控股-国资委管辖) |
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构建灵活高效的金融街服务体系,为驻区机构和从业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018年11月注册成立) |
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 “跨界共治” |
由北京市政府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新华通讯社共同发起设立的金融街区域协调议事机制及沟通对话平台; 主要负责征询、收集各类驻区单位关于金融街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搭建驻区机构间交流合作平台。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担任理事会的首任主席。 |
金融街论坛 |
市政府联合一行两会将金融街论坛打造成金融街区常设交流机构和对话平台; 负责持续开展政策发布解读、学术交流研讨、机构合作发展等各类专项活动。 |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腾退空间和低效楼宇改造利用升级、功能优化、提质增效,切实有效带动社会投资,进一步释放高端产业发展空间资源,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在金融核心区域,鼓励项目实施单位通过自主、联营、租赁等方式对重点区域的腾退低效楼宇、闲置用房、老旧小区等产业空间开展结构加固、绿色低碳改造、科技场景应用及内外部装修等投资改造,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二是对于符合条件的改造升级项目给予投资支持和贷款贴息。对改造升级项目产权清晰、有明确项目意向及准入要求的项目,给予规模化改造、定制化改造、整合改造、统筹改造、绿色低碳循环改造等支持。 三是严格项目管理。聚焦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按照政策引导方向,严把业态准入。加强腾退低效产业空间改造升级项目验收和监督。对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事中事后监管,适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等工作。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对腾退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将腾退空间利用项目纳入授信审批快速通道,积极拓展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开发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融资产品,支持腾退改造项目和高端产业发展。
产业及企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升级是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升级过程的最大的障碍是商业楼宇被分割成小块,难以承载高端大型企业。集约化管理商业楼宇可以为产业升级扫清障碍。
建立专业楼宇管理团队,开展集约化管理商业楼宇,探索实行“轻资产”方式实现高效运营管理,即运营商不持有楼宇,否则这种运营方式将占用大量资金,难以为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现运营商的轻资产营运。一是探索通过用私募基金来购买商业楼宇的经营收益(私募类REITs)。基金投资人(LP)拿固定收益,基金GP和业主拿劣后收益。二是向社会发行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公募REITs+ABS),先行先试探索针对公募不动产基金的创新性政策。
专栏8私募类REITs 1.平台公司收购楼宇,运营三年并使之升值 ·收购一座10万平方米的楼宇(40层),单价4万/平方米,总价40亿。平台公司投入自有资金20亿,贷款20亿。 ·第一年的净租金收入为每年2亿(租金单价6.8元/平米/天,毛利润率80%),即5%的年化投资回报。 ·经过三年运营后,租金收入增长为每年2.5亿(租金单价8.6元/平米/天,毛利润率80%),楼宇升值到50亿(年化升值7.72%)。 2.成立类REITs私募基金,发行50亿元基金,其中: ·优先级35亿(70%),固定收益:5%。优先级投资人可以是社保基金、保险资管这类低风险偏好的长期投资人。 ·劣后级15亿(30%),获得剩余收益。劣后投资人为: 平台公司:10亿 基金GP(包括基金管理人、地产私募基金等):5亿 ·平台公司收到50亿,其中20亿还贷款,20亿自有资金回笼,10亿沉淀在本项目中,享受未来的租金收入和物业升值。 至此,平台公司和地产私募基金合作实现了楼宇的轻资产、专业化运营。 3.收益计算 ·基金管理人收费0.5%,即0.25亿 ·优先级35亿获得固定收益,5%,即:35*5%=1.75亿 ·劣后级15亿,获得剩余收益为: 2.5-0.25-1.75=0.5亿,年化投资回报为0.5/15=3.3% 同时,获得楼宇升值的回报(约5-7%) 总年化收益:8.3-10.3% 4.平台公司、地产私募基金、政府的角色 ·平台公司在前三年以重资产方式运营管理楼宇,同时获得了初期楼宇快速升值带来的收益。之后转入轻资产运营方式。 ·地产私募基金为REITs项目提供了劣后资金,促成REITs基金的发行,并使平台公司以轻资产方式运营。同时,地产私募基金为REITs提供了基金管理人(专业化的楼宇运营)。地产私募基金获得了0.5%管理费、剩余租金收入、另加楼宇升值的收益。 ·政府促成了平台公司和地产私募基金的合作,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发挥了楼宇资源的最大价值,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
一是以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为导向,全力推动一批金融楼宇空间建成使用,培育形成“国际金融中心”“银行区域总部”“保险区域总部”“绿色金融大厦”“基金大厦”“投资大厦”“证券大厦”等一批主题鲜明的特色金融楼宇,引导金融机构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形成金融发展新增长极。二是建设智能楼宇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建设楼宇信息动态采集系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把区内分散的写字楼、商业广场、闲置用房等楼宇内的建筑面积统筹起来,有效实现与楼宇业主之间的信息共享,方便统一协调管理,推进金融中心的整体统一招商工作。三是出台促进楼宇经济的创新激励政策。明确对楼宇载体品质建设、楼宇改造、招商引资、物业管理等的扶持奖励,引导提高入驻企业利税贡献程度,提升楼宇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促进楼宇经济升级。
在专项政策、人才支持、金融培训交流、金融服务、基础配套、开放营商环境等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打造形成长嘉汇金融学院、金融一站式服务中心、线上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金融家俱乐部、长嘉汇金融论坛、金融会议会展中心等一批特色平台。
一是为促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强化江北嘴—解放碑—长嘉汇金融核心区“三足鼎立、协同发展”格局,坚持市区联动、区级配套,争取出台印发支持长嘉汇金融中心相关专项政策,提高金融政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建立完善促进长嘉汇金融中心的中长期专项政策,加强对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要素市场、金融服务、私募基金(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投基金等)等特色新金融业态引导,从备案登记、机构落户、办公用房、区域经济贡献、企业上市挂牌、金融创新等方面给予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扶持。三是制定金融机构的高管人才和金融专业人才的个人经济贡献奖励政策,同时,将金融机构的落户奖励和对当地经济贡献奖励与金融人才奖励进行挂钩,实现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个人,提高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工作力度。四是积极对接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等政策措施,梳理形成政策项目库,提高金融机构在长嘉汇金融中心的经营管理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支持金融创新先行先试。五是进一步简化扶持政策兑现的审批流程,强化政策普惠性和重大项目的“一事一议”通道,提高政策兑现力度和效率。
专栏9长嘉汇金融中心相关金融专项政策清单 参考《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关于金融支持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北京市金融领域推进“两区”建设工作方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相关内容,结合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特点,积极争取国家、市级层面政策支持,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一、国家层面(10条) 1.争取建设国家级大型场内贵金属储备仓库西部黄金中心 围绕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目标,依托华西黄金综合服务商特色优势,立足重庆、辐射西南、放眼全国,培育发展黄金全产业链经济,推动重庆市打造首个内陆黄金口岸示范区,争取建设国家级大型场内贵金属储备仓库西部黄金中心,为国家级黄金战略安全提供内陆支点。 2.争取设立金融法院,优化金融司法环境,大幅提升金融集聚发展的吸引力。 3.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级战略为背景,向相关部委争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注册许可,大幅提升证券基金交易活跃度。 4.探索建立区域性绿色金融认证中心等,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构建具有西部金融中心特色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探索建立绿色发展指数。 5.争创“金科产”良性互动引领区。以金融服务为出发点,通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科技助力金融产业化,加快探索金融、科技、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形成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形成产业金融中心高地,打造科创金融示范区。 6.探索建立面向内陆地区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二级市场的交易平台(S基金交易),拓宽VC/PE机构退出渠道,提高股权投资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从而提升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广度和深度。 7.争取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在试点期内,对符合条件的公司型创业投资企业按照企业年末个人股东持股比例免征企业所得税,鼓励长期投资,个人股东从该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8.契合“碳中和、碳达峰”的国家战略发展契机,探索设立区域性绿色交易市场,聚焦节能减排技术交易、排污权交易、碳交易、节能量交易等,助力长嘉汇金融中心打造“绿色金融”差异化特色名片。 9.探索建立西部数字资产交易场所,立足重庆、辐射长江上游、面向全国,打造集数据登记、评估、共享、交易、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数据流通机制。 10.提高金融机构在长嘉汇金融中心的经营管理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支持金融创新先行先试。 二、市区共建层面(10条) 1.坚持市区联动、区级配套,争取出台印发支持长嘉汇金融中心相关专项政策,提高金融政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加大金融支持政策力度。争取实现与两江新区、高新区一致的财政支持政策。加强对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要素市场、金融服务、私募基金(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投基金等)等特色新金融业态引导,从备案登记、机构落户、办公用房、区域经济贡献、企业上市挂牌、金融创新等方面给予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扶持。 3.制定金融机构的高管人才和金融专业人才的个人经济贡献奖励政策,同时,将金融机构的落户奖励和对当地经济贡献奖励与金融人才奖励进行挂钩,实现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个人,提高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工作力度。 4.制定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开展金融专业人才分类、评定及支持,对金融领军人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给予资金支持和表彰奖励。 5.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进一步拓展完善“长江绿融通”大数据系统的功能,通过服务成渝绿色发展,探索建立成渝地区绿色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 6.出台私募基金落户的精准扶持政策,形成政策洼地,吸引境内外高质量VC和PE机构落户,开展投融资业务。规范私募投资机构市场准入。对申请注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创业投资企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企业,申请人可直接到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授牌的私募投资集聚区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依企业申请办理私募投资机构登记注册。 7.支持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打造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定价中心、结算中心和资讯中心,探索在促进交易结算的税收政策(比如印花费、区域经济贡献等)以及奖补政策等,支持推出更多交易品种,鼓励做大做强。 8.用足、用好重庆自贸试验区及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包括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探索非金融企业外债登记改革试点,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外债管理试点,探索国际国内平行基金试点,探索重庆与新加坡之间跨境理财合作业务试点等。 9.依托工行集团化、国际化、综合化优势,搭建跨境投融资的综合服务平台。赋予平台完整的企业境外投资备案权,构建高效率、高质量、便利化的境外投资“一门式”服务机制,在投资者、中介服务者、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搭建协同桥梁。 10.挂牌设立重庆金融家俱乐部,为广大金融机构、企业提供集中展示、政策发布、产业研讨、商务交流、供需对接、人才培训、产品发布、会议服务等多功能产业运营服务平台,打造金融会客厅。 |
一是落实“鸿雁计划”“英才计划”“创新人才”等[1]人才政策,强化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撑,提高人才智力支撑。二是制定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开展金融专业人才分类、评定及支持,对金融领军人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给予资金支持和表彰奖励。三是借鉴海南争取挂职干部做法,争取从中央、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机构选调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工作经历丰富的干部,安排到长嘉汇金融中心挂职、任职,在争取项目和政策、招商引资方面发挥人脉吸引和桥梁纽带作用。四是通过市场化公开选拔的方式,引进一批对金融中心发展有深刻了解,同时具有项目管理、法律、国家政策、英语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组成专业的金融人才团队,打造一支德才兼备、金融知识精通的高效金融人才队伍,在金融专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五是大力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人力资源产业链。建立金融人才信息库,完善金融人才发展环境评价,形成良性循环的人才服务体系。六是对经认定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在任职、住房、就医、社保、子女义务教育等给予支持,使各类金融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一是加快推进长嘉汇金融学院建设,发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与重庆工商大学三方各自优势,共同合作,创新运作模式,着力打造金融人才一流学府、金融决策高端智库、多边金融合作常设机制、金融科技产学研孵化平台。二是鼓励金融机构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合作设立各类金融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等,有针对性地举办急需紧缺人才培训活动,组织策划设计一批重大培训项目,包括金融高端人才培养工程项目、金融专业人才培训项目、国际金融人才培训项目等,为金融发展持续培养人才。三是打造长嘉汇金融中心影响力。争取长嘉汇金融中心为中新金融峰会、陆海新金融沙龙等的永久举办地。创新长嘉汇金融论坛机制,政商学协同,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结合,汇聚各方观点,发布权威信息,打造区域一流对话交流平台。围绕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特色业态,积极策划举办重点项目签约揭牌仪式、金融财经论坛、金融创新发展峰会、金融科技发布会,发布数字金融发展白皮书,不断扩大长嘉汇金融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建设金融智库联盟。推动设立由高端金融智库、研究机构、政府共同发起的金融智库联盟,搭建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智库专家团队,优化智库工作机制,打造为金融中心发展的决策咨询机构和智囊团。
一是挂牌设立重庆金融家俱乐部,为广大金融机构、企业提供集中展示、政策发布、产业研讨、商务交流、供需对接、人才培训、产品发布、会议服务等多功能产业运营服务平台,打造金融会客厅。设立“金融人之家”线上交流平台,为金融机构及金融从业人员提供交流对接、社交互动、信息共享的综合平台和空间。二是设立全方位金融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智能化、保姆式的全程服务。主要承担金融中心内入驻企业的政务管理、运管服务、金融服务功能,形成后台、中台、前台三层次金融发展支持体系,为入驻金融中心企业提供注册、备案、托管、运营支持、综合配套服务等多项服务。三是设立线上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全面服务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涉及金融中心工商注册企业,包括银行、股权投资机构、保险、担保、金融租赁等,平台将提供“债权+股权”“线上+线下”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连接资金需求侧和供给侧,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线上金融服务选项,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机构服务在线高效精准对接。
一是建立完善国际品质金融商务配套。结合国际金融人才和商务人群的高品质服务需求,完善高端社区、高端酒店、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功能,彰显国际商务形象,营造国际商务氛围。二是推进商业与金融融合,推进集研发办公、商务办公、裙楼底商等业态集聚,形成具备会议、超市、休闲、健身、娱乐、餐饮、科技、文化、卫生、信息服务等服务配套。配套建设咖啡吧、茶室、群艺馆、演艺、文化创意、艺术馆、书吧、书店、智能便利店等精品文化设施,提升金融文化品质品味。三是建设完善齐备的公共服务配套,共享周边及配套建设优质医疗、教育资源,适当建设金融人才公寓、青年公寓等,满足入驻企业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四是统筹考虑金融中心未来就业人口的流动、通勤等需要,加强配套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宜居宜行”区域环境。统一规划公共停车场地,构建科学合理的智能停车管理体系,积极满足办公停车需求。五是为满足现代金融企业高速交易和高频信息服务的需求,长嘉汇金融中心范围内应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级1000 兆光纤宽带入户,提供“双工”和专线服务。同时,提供全域免费WIFI接入。六是注重金融区域的城市设计,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构建功能明确、连续贯通的公共空间体系。合理划定功能综合、自然生态、休憩游玩、休闲活动、精品景观、景观礼仪等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加强分类引导与管控,提升金融中心魅力与活力。
一是全面对标全市营商环境提升方案等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二是推进开展数字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对标国际高标准高水平规则,加强先行先试,优化提升数字营商环境,打造吸引相关海外投资的优选地。三是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开展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试点工作,提高动产担保登记效率,促进动产保登记环境健康发展。四是提升信贷服务效率,优化贷款合同签订与抵押登记手续办理环节,压缩信贷业务各环节办理时限,精减申贷材料,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五是建立金融信息监测分析机制。建立金融中心金融情况调查、形势研判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为金融中心金融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快捷的统计监测分析数据,提高金融风险重大事件应急反应处置能力。六是健全金融纠纷案件诉讼机制,完善行政和解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服务保障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战略实施,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七是接续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充分运用重庆市“金融风险监测平台”“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击非法集资综合管理平台”功能,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秩序,持续建立网络非法集资监管治理机制,将专项排查行动与日常监测预警手段相结合,积极防控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城性金融风险底线。
在市金融城建设协调机制下,统筹协调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加强统一规划设计、制定出台长嘉汇金融中心发展政策措施、按照规划统筹协调重点项目布局落地、加强招商引资协同、工作绩效评价考核等事项,形成工作推进合力。做实市区共建,加强对接、结好对子,搭建发挥市区共建长嘉汇金融中心专委会、专项工作联席会议、专项审查会议等作用,建立工作进展报送制,把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人员,及时研究解决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好任务分工单位的项目推进情况报送工作。
专栏10市区共建长嘉汇金融中心专委会组织架构 市区共建长嘉汇金融中心专委会,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市金融监管局和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主要领导担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南岸区金融办,负责日常工作。市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重庆证监局分管领导担任委员,全程参与、指导金融中心的建设、规划、招商、服务及后期运营等。 |
围绕长嘉汇金融中心“2+5+1”创新金融业态体系,探索搭建长嘉汇金融发展创新联盟,定期举办开展各金融业态互动合作、联动发展的沟通合作会议,强化持牌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基金创投等针对绿色金融、跨境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开展产品研发、资源共享、渠道对接、风险分担等相关战略合作。加快完善以金融基础设施为核心的金融配套建设,提高在绿色金融、跨境投融资等方面的支撑力度。
借鉴其他金融中心经验,提高符合条件的金融企业、优秀高管团队、金融人才入驻等的奖励补助标准。对在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加强财政对重点细分行业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的支持力度,提高实体经济获得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加快社会资本参与金融中心建设。在金融机构扶持、市场平台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大共建力度,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定制产业培育和高端人才配套政策,争取实现与两江新区、高新区一致的财政支持政策。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建立重点金融机构项目库,绘制“招商地图”,建立“清单招商”制度,实施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制作招商手册、专题宣传片、LOGO、APP,借助长嘉汇金融论坛、中新金融峰会等平台,举办政策宣讲会、项目对接会等活动,组织到各大金融机构、相关地市和企业做专题宣讲。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等各类媒体的作用,做好长嘉汇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划、招商政策等解读和宣传工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按照协同分工、分段推进、系统实施的总体原则,将长嘉汇金融中心产业规划确定的各项目目标,按年度和行业逐步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实施年度考核,对重点项目开展专项评估。探索建立项目落实情况的反馈与调整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行业组织和金融学会之间沟通协作,完善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估机制。
一、洋人街地块土地出让条件概要
洋人街地块竞得人须达到以下条件:
1.商务楼宇办公面积要求:建设商业办公面积达到至少15万平方米。
2.金融招商要求:(1)引进证券机构法人总部、证券机构省级分公司各1家以上。(2)引进期货公司法人总部1家以上,期货公司省级分公司及营业部4家以上。(3)围绕证券业发展引进资产评估、征信服务、投资咨询等金融服务类机构共15家以上。(4)引进省级保险分公司1家以上,保险支公司3家以上。
3.经济贡献要求:到2025年末,洋人街片区各类入驻机构年纳税额至少达到2亿元。
出让条件基于洋人街片区产业规划及市场同业水平相关数据合理推算,具体论证如下:
二、洋人街片区基本情况及总体定位
洋人街片区规划用地面积294亩,按照《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业发展规划》,初步将该片区定位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机构集聚区,根据未来实际情况,可规划用于相关机构办公用地预计在14-18万平方米,住宅33万平方米。主要金融布局:保险、证券及期货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数据结算中心等金融业态区域总部;金融服务机构(法律、投资咨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经纪、信用服务等)集聚区。
三、洋人街片区金融招商的业态需求
根据洋人街片区的金融业发展功能定位,同时考虑总体办公面积有限,需要高效利用规划办公面积,以突出“弥补短板、业态集聚”为原则,初期重点招商需求围绕证券及期货、金融服务机构(包括投资咨询、资产评估、征信服务等),适当配套招商规划的其他重点机构如保险及其分支机构等,重点需求如下:
洋人街地块金融业态招商需求
金融业态分类 |
金融招商 重点业态 |
所属能级 (机构级别) |
单个机构 办公需求 面积 |
机构入驻 规划数量 |
办公面积 合计 |
证券及期货类 |
证券机构总部 |
法人总部 |
3.5万㎡ |
1 |
3.5万㎡ |
证券公司分公司 |
分公司 |
4000㎡ |
3 |
1.2万㎡ | |
证券营业部 |
营业部 |
2000㎡ |
8 |
1.6万㎡ | |
期货公司总部 |
法人总部 |
2万㎡ |
1 |
2万㎡ | |
期货公司分支 机构 |
分支机构 |
2000㎡ |
4 |
8000㎡ | |
金融服务类 |
资产评估 |
法人机构 |
1500㎡ |
10 |
1.5万㎡ |
征信服务公司 |
法人机构 |
1500㎡ |
2 |
3000㎡ | |
投资咨询公司 |
法人机构 |
1500㎡ |
6 |
9000㎡ | |
保险类 |
保险公司分公司 |
分公司 |
3万㎡ |
1 |
3万㎡ |
保险公司支公司 |
支公司 |
2000㎡ |
3 |
6000㎡ | |
总计 |
15.4万㎡ |
备注:
1.西南证券总部可使用面积3.5万平米。
2.据统计,深圳区域的证券营业部的平均营业面积为2428平方米(包括办公)。考虑到深圳证券营业部的交易量相对较大,需要的办公面积也较大,洋人街片区证券营业部单位面积按照2000㎡估算。
3.根据重庆证监局统计,截至2021年5月末,重庆证券公司法人机构1家,证券公司分公司46家,证券营业部207家。期货公司4家,期货公司分支机构32家。
四、洋人街片区金融招商的经济贡献要求
一般来说,评价商务区域的单位经济贡献,可以用单位经济贡献率(税收贡献/区域面积)指标进行衡量。通过梳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CBD单位经济贡献率指标,剔除北上深、以及单位税收贡献率在1000元/平米以下的CBD,其他可比CBD的单位经济贡献率平均值约为2000元/平米。
按照洋人街片区15.4万平米的商业办公空间,以2000元/平米的单位经济贡献率作为基准进行测算,到2025年洋人街片区入驻各类机构纳税额需要达到15.4万平米*2000元/平米=3.08亿元。考虑楼宇建设及金融机构招商时间,减按70%计算,到2025年洋人街片区入驻各类机构纳税额需要达到2亿元。
CBD名称 |
CBD面积 (平方公里) |
税收贡献额 (亿元) |
单位税收贡献率 (元/平米) |
北京CBD |
3.99 |
375.00 |
9398 |
上海陆家嘴CBD |
6.89 |
- |
- |
深圳福田CBD |
6.19 |
317.03 |
5122 |
重庆解放碑 |
3.5 |
127.80 |
3651 |
武汉王家墩CBD |
7.41 |
165.19 |
2229 |
郑东新区CBD |
3.45 |
62.10 |
1800 |
长沙芙蓉CBD |
2.8 |
47.61 |
1700 |
天津滨海新区 |
3.44 |
55.00 |
1599 |
沈阳金融商贸CBD |
2.97 |
39.95 |
1345 |
成都锦江CBD |
3.5 |
23.33 |
667 |
杭州下城CBD |
4.02 |
23.50 |
585 |
南京河西CBD |
3.5 |
18.54 |
530 |
西安长安路 |
2.9 |
6.10 |
210 |
数据来源:《中央商务区蓝皮书:中央商务区产业发展报告(2019)》,公开数据整理
五、洋人街片区金融招商的机构能级要求
按照《长嘉汇金融中心发展规划》对洋人街片区“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机构集聚区”的功能定位,为加快推进长嘉汇金融中心高质量建设,助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实现到2025年末洋人街片区各类入驻机构税收贡献达到2亿元,必须精准招引“实力强、质量高”的金融机构,通过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完善的洋人街片区特色金融产业集群。
围绕证券及期货、金融服务机构(包括投资咨询、资产评估、征信服务等)等金融业态,需要对入驻机构的能级提出更高要求。一是引进证券机构法人总部、证券机构省级分公司各1家以上。二是引进期货公司法人总部1家以上,期货公司省级分公司及营业部4家以上。三是围绕证券业发展引进资产评估、征信服务、投资咨询等金融服务类机构共15家以上。四是引进省级保险分公司1家以上,保险支公司3家以上。
需求建议
一、铜元局时光创新金融小镇城市更新项目招商概要(城市更新运营主体须满足以下条件)
1.资质要求:城市更新运营主体直接或间接股东须为境内外交易所主板上市企业,须具有国内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含港澳台地区)颁发的金融许可证,同时在境内从事金融相关业务5年以上。
2.商务办公面积建设要求:对原有地块73栋建筑进行城市更新,商业办公面积达至少4万平方米。
3.金融招商要求:(1)到2025年末,引进内资私募基金至少20支,外资私募基金至少3支。(2)引进24家金融文化创意类公司,其中展览展示、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各8家。(3)具有较强实力的全国性金融科技企业法人机构或其金融科技专营机构至少2家,具有区域市场竞争力的金融科技类企业法人机构或其金融科技专营机构至少5家,具有特色优势的其他金融科技法人机构至少5家。
4.业务发展要求:到2025年末,铜元局时光创新金融小镇入驻基金管理规模达到30亿元以上,涉及到南岸区国资参与的基金,反投比例至少50%。每年举办至少24次金融相关的展示营销活动。
出让条件基于铜元局时光创新金融小镇产业规划及市场同业水平相关数据合理推算,具体论证如下:
二、铜元局时光创新金融小镇基本情况及总体定位
重庆时光创新金融小镇项目位于菜园坝长江大桥以南,苏家坝立交以西,与渝中区菜园坝隔江相望,占地约264亩,总建设规模约8万平方米,其中:73栋建筑商业办公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300-400平方米26栋,400-500平方米39栋,900-1000平方米4栋,1400-1500平房子3栋,2300平方米1栋)。
按照《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业发展规划》,初步将该片区定位为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文化创新联动区,重塑百年“聚宝盆”铜元局,规划建设“重庆时光·创新金融”小镇,主要布局特色金融文化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新业态。围绕“金融+”概念,探索金融+文化、金融+旅游,打造金融历史文化街区。
三、铜元局片区金融招商的业态需求
根据铜元局时光创新金融小镇的金融业发展功能定位,同时考虑总体办公面积有限,需要高标准规划利用4万平房子的办公面积,重点招引基金创投、金融文化创意等金融业态,适当配套招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创新业态,重点需求如下:
铜元局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金融招商需求
金融业态分类 |
金融招商 重点业态 |
所属能级 (机构级别) |
单个机构 办公需求面积 |
机构入驻 规划数量 |
办公面积 合计 | |
基金 创投 |
内资私募基金 |
全国性 |
800㎡ |
20 |
16000㎡ | |
外资私募基金 |
全国性 |
800㎡ |
3 |
2400㎡ | ||
金融文化创意 |
展览展示 |
法人机构 |
400㎡ |
8 |
3200㎡ | |
文化创意 |
法人机构 |
400㎡ |
8 |
3200㎡ | ||
品牌营销 |
法人机构 |
400㎡ |
8 |
3200㎡ | ||
金融 科技 |
大数据类公司 |
法人机构或知名机构的专营机构 |
500㎡ |
6 |
3000㎡ | |
物联网类公司 |
法人机构或知名机构的专营机构 |
500㎡ |
6 |
3000㎡ | ||
人工智能类 公司 |
法人机构或知名机构的专营机构 |
500㎡ |
6 |
3000㎡ | ||
区块链类公司 |
法人机构或知名机构的专营机构 |
500㎡ |
6 |
3000㎡ | ||
总计 |
71 |
40000㎡ | ||||
备注:
1.私募基金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一般来说私募基金注册备案需要的办公面积不会太大,通常都在1000平米以下,本方案以800平米/家做估算。
2.据中基协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561家,存续私募基金96818只,管理规模16.96万亿元。平均单只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75亿元。
四、铜元局时光创新金融小镇金融招商的具体要求
铜元局时光创新金融小镇主要招商金融业态为基金创投、金融文化创意、金融科技。
针对基金创投业态,一般用基金管理规模进行衡量。截至2020年末,全国私募基金平均单只基金管理规模为1.75亿元。从全国地域分布来看,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全国80%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集中在上述地区。因此,考虑到长嘉汇金融中心的实际情况,初期计划按平均单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1.5亿元计算,23支私募基金(20支内资、3支外资)基金管理规模预计可以达到至少30亿元。同时,对南岸区国资参与的基金项目,反投比例要求至少50%以上。
针对金融文化创业态,一般用法人企业数量、年度举办金融文化展示展览数量等进行衡量。平均每家展示展览公司每年举办至少1次金融相关的展示活动,24家金融文化创意类公司合计每年举办至少24次金融相关的展示营销活动。
针对金融科技业态,一般用机构的规模和能级进行衡量。目前来看,包括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内的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因此,招引具有较强实力的全国性金融科技企业法人机构或其金融科技专营机构至少2家,具有区域市场竞争力的金融科技类企业法人机构或其金融科技专营机构至少5家,具有特色优势的其他金融科技法人机构至少5家。
针对其他方面,针对该片区土地竞得和运营主体,需要在综合实力方面加以要求,确保具备高质量运营管理水平。土地竞得和运营主体直接或间接股东须为境内外交易所主板上市企业,须具有国内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含港澳台地区)颁发的金融许可证,同时在境内从事金融相关业务5年以上。
序号 |
重点项目 |
项目情况 |
项目进展 |
1 |
长嘉汇大景区(弹子石片区)项目 |
定位为长嘉汇金融中心,国际化迎宾半岛。通过尚未开发的洋人街地段、总部经济区地段、钟楼广场等地段的项目策划来弥补和提升片区功能。在洋人街、总部经济区等新开发地段重点布局公共性、生产性、生活性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强化“金融中心”和“国际迎宾”的功能。 |
目前基本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 |
2 |
重庆时光·创新金融小镇 |
该项目位于菜园坝长江大桥以南的铜元局芭蕉湾片区,占地约264亩,总投资约19亿元。项目将深入挖掘铜元局历史文化底蕴,突出金融创新,瞄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具影响力的创新金融小镇”的目标愿景,规划建设金融创新区、重庆时光文化区、铜元文化区、邻里配套区等板块,为高端“独角兽”金融企业聚集、高端人才聚居提供平台。 |
项目已启动控规修改、前期建设手续的办理、设计方案征集等相关工作,预计2021年底完成第一期建设工程 |
3 |
洋人街金融科创总部 |
该项目位于洋人街片区,规划用地面积为298.65亩,建筑面积约47.34万平方米,预计投资50亿。通过加速推动与复星集团等大型企业的招商洽谈,吸引其在此布局西南金融总部,引入旗下金融企业,开展保险、证券、消金、金融科创等业务。同时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吸引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财富管理公司等金融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入驻,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金融服务高地。 |
目前在推进与复兴集团的合作及项目落地 |
4 |
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 |
充分发挥中新合作机制和平台优势,双方共同引导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要素市场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研发、应用、服务企业和机构,以及国际性金融中介机构落户长嘉汇金融中心,共同探索推动新加坡及全球跨国公司设立资金运营中心、开展人民币资金运营管理及结算业务,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业态集聚发展,促进金融更高水平开放创新。 |
已制定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创建方案,正在推动实施 |
5 |
中新绿色金融跨境合作项目 |
中新双方共同深化绿色金融合作,推动南岸区优质企业通过赴新发行绿色债券、获取绿色信贷等方式实现绿色跨境融资。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引进国际绿色投资,探索设立中新合资的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加强在绿色债券、绿色跨境资产转让、碳资产认证及交易等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打造绿色金融改革先行试验区。 |
与新方达成合作共识,正在积极筛选推动有关项目 |
6 |
中新跨境融资通道合作 |
中新双方共同推动南岸区企业对接国际资本市场,组织企业开展相关培训,帮助企业依托中新跨境融资通道、获得海外较低成本资金,推动符合条件企业赴新上市,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或园区赴新发行REITs、商业信托。探索推动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业务试点、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业务资格等试点。 |
中新双方已签订协议,推进具体项目 |
7 |
金融理事会下设俱乐部 |
为广大金融机构、企业提供集中展示、政策发布、产业研讨、商务交流、供需对接、人才培训、产品发布、会议服务等多功能产业运营服务平台,打造金融会客厅 |
目前正推进重庆金融家俱乐部功能布局设计,下一步推进供需对接、项目落地 |
8 |
“零碳示范园”建设 |
抢抓人行重庆营管部将广阳岛及片区纳入重庆“零碳示范园”试点建设项目的契机,加快编制“零碳示范园”项目规划书,做好广阳岛片区“零碳示范园”建设项目的选址、建设。 |
|
9 |
广阳湾金融科技城项目建设 |
在广阳湾片区布局金融科技城项目,推动金融科技城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用地规划、项目选址工作,吸引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机构集聚,构建涵盖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企业孵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与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深度融合 |
目前已项目规划设计,推进具体项目落地 |
10 |
工行“一行五中心”项目 |
协调解决拟供地块规划建设、资金平衡等问题,推动工行“一行五中心”(工行南岸支行、现金营运中心、数据中心、档案管理中心、会计凭证档案中心和总行科创中心)项目落地。 |
|
11 |
头部风投企业落户项目 |
与中金公司、国新公司、高瓴资本、红杉资本、IDG资本等头部风投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合作机制,持续强化多方的信息沟通渠道,引导其被投企业迁移总部或设立区域总部,扩大金融朋友圈范围。 |
|
12 |
碳交易中心 |
依托生态优势,聚焦绿色发展,在经开区布局碳交易中心,打造碳交易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 |
|
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业发展三年(2021-2023年)行动计划
(共27项重点工作任务)
序号 |
主要任务 |
实施路径 |
阶段性目标 |
责任部门 |
任务 优先级 |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
1 |
吸引传统金融、新型金融、地方金融、金融中介等各类机构入驻长嘉汇(具体企业类型参考发展规划) |
(1)就金融机构招商制定操作与考评细则,对各类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金融机构入驻设定不同分支,工作考虑以累加分值衡量。比如新入驻股份制银行省级分行可得5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可得4分,融资租赁公司可得2分,外资金融机构可得8分等。 (2)精准评估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效益,区内配套与效益对应的各类招商引资专项政策。 (3)开展区内全员营销,在各部门、各公司内部员工考核中,设置金融机构招商的对应考评指标,提升全员对金融机构招引工作重视。 |
拟定并出台《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机构招商考评细则》,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金融中介)新增3-5家。 |
积极推进《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机构招商考评细则》落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完善,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金融中介)新增8-10家。 |
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金融中介)新增10-20家 |
区金融办、区招商投资局、城建集团(基业公司)、南滨路发展中心、经开区经贸合作局、经开区招商公司 |
★★★ |
2 |
加快推进洋人街地块招商及金融业态布局 |
结合长嘉汇金融中心整体布局要求,积极推进洋人街地块招商工作。洋人街地块定位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机构集聚区,根据未来实际情况,可规划用于相关机构办公用地预计在14-18万平方米,住宅33万平方米。主要金融布局:保险、证券及期货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数据结算中心等金融业态区域总部;金融服务机构(法律、投资咨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经纪、信用服务等)集聚区。 |
(1)引进证券机构法人总部、证券机构省级分公司各1家以上。 (2)引进期货公司法人总部1家以上,期货公司省级分公司及营业部4家以上。 (3)围绕证券业发展引进资产评估、征信服务、投资咨询等金融服务类机构共15家以上。 (4)引进省级保险分公司1家以上,保险支公司3家以上。 (5)经济贡献要求:到2025年末,洋人街片区各类入驻机构年纳税额至少达到2亿元。 |
区招商投资局、城建集团(基业公司)、南滨路发展中心 |
★★★ | ||
3 |
推进铜元局城市更新项目招商及金融业态布局 |
(1)充分利用铜元局片区现有条件,打造重庆时光·创新小镇品牌。 (2)构建“基金管家”模式,为机构前提沟通、入驻、后期经营等综合事项提供固定、专人的“1对1贴心服务”。 (3)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进“云端-基金小镇”建设工作,打造集企业入驻服务、交流业务服务、投融对接等功能为一体的基金机构在线综合服务平台。 (4)依托长嘉汇金融论坛,积极举办各类基金、创投等专项领域的交流活动,力争建立国内有影响力的专业性论坛永久会址。 (5)探索与北京基金小镇、天府基金小镇等知名基金集聚区开展合作,建立各类指数同步发布机制,联合编制基金产业发展白皮书。 (6)联合重庆市辖内知名证券机构,共同打造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资者教育基地,重点针对基金从业人员、基金投资者、潜在基金参与者、在校学生等人群,深入开展投资者保护、正反面案例宣讲等工作。 (7)通过制定专项政策措施,鼓励知名基金、创投机构入驻基金小镇,并支持其投资本土化。 |
(1)到2025年末,引进内资私募基金至少20支,外资私募基金至少3支。 (2)引进24家金融文化创意类公司,其中展览展示、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各8家。 (3)具有较强实力的全国性金融科技企业法人机构或其金融科技专营机构至少2家,具有区域市场竞争力的金融科技类企业法人机构或其金融科技专营机构至少5家,具有特色优势的其他金融科技法人机构至少5家。 (4)到2025年末,联合或单独发布指数1-2个。 (5)常态化举办证券、基金专题活动,打造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 |
区招商投资局、城建集团(基业公司) |
★★★ | ||
4 |
申请设立直销银行(互联网银行) |
(1)成立直销银行筹备工作组,开展申请设立直销银行的前期准备、论证等工作。 (2)接洽优质、有意愿、有实力的重庆大型实体企业集团。 (3)建立与大型银行(邮储、招商、中国银行已经参与了直销银行的申请设立,除上述银行外的其他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机构的沟通,加快达成合作意向。 (4)编制设立直销银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筹建工作方案、处置与恢复计划等筹建申请材料,报市金融局、市银保监局、市人行营管部审批。 (5)建立与金融管理部门的定期沟通联络机制,加快推进直销银行尽调、论证、会商等法定流程,推动早日获批开业。 |
(1)成立筹备工作组 (2)选定合适大型企业及银行机构作为发起人 (2)完成可行性研究、筹建工作方案、恢复与处置计划等申报材料初稿 (3)完善修改材料,报送监管 |
(1)积极配合监管要求,推动尽调、论证、会商进程 (2)完成尽调、论证流程。 |
(1)完成会商流程,获得筹建批复 (2)提前筹备各项工作,完成开业 |
区金融办、城建集团 |
★★ |
5 |
设立双城经济圈商业银行 |
积极加强与重庆市各相关部门沟通对接,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第三方机构,配合各市级部门的工作,做好各项汇报、申请筹建等工作,争取双城经济圈商业银行落户长嘉汇金融中心。 |
成立双城经济圈商业银行 |
区金融办 |
★★ | ||
6 |
打造区一级的地方金控平台 |
(1)充分论证以基业公司为主体打造地方金控平台可行性。 (2)调研掌握区内企业金融需求与区内已设立金融机构情况,研究自身产业协同性较强的金融牌照(国家级牌照和省级金融牌照),确定金控平台控股金融机构类型与数量,制定发展方案。 (3)区内已设立金融机构股权划转至金控平台。 (4)拟新增金融机构,充分论证可行性方案后,采取外部收购或向行业监管、地方金融监督局申请设立等方式由金控平台控股相应金融机构。加强与省级政府、银保监会、证监会的沟通,推进申设国家级金融牌照工作的尽调、论证、会商流程;推进申设省级金融牌照的工作步伐。 |
完成《长嘉汇基业公司战略规划》,明确以长嘉汇基业公司为基础打造区级金控平台的战略构想以及实施路径 |
择优选择金融资源,通过合理方式并入长嘉汇基业公司总体布局,新增控股各类(包括地方金融组织)金融机构1-2家 |
新增控股金融机构(包括地方金融组织)1-2家 |
城建集团(基业公司)、区金融办、区财政局 |
★★★ |
7 |
设立长嘉汇金融中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 |
(1)梳理重庆市内各级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公司等数量、规模、补偿标准与额度等,研究其他区县或其他地区设立的风险补偿基金工作模式。 (2)梳理区内各类投资基金,与区财政局、区金融局以及相关投资基金主管部门会同协商,确定长嘉汇风险补偿基金成立规模与运作模式。 (3)研究制定长嘉汇风险补偿基金工作流程与相关业务标准,与市一级风险补偿基金(融资担保公司)形成互补联动,重点推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4)加强风险补偿基金宣传,提高利用效率,将风险补充基金内部嫁接到各类金融服务平台中。 |
(1)编制《长嘉汇风险补偿基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长嘉汇风险补偿基金实施方案》,充分论证市场空间、运营模式、面向对象等。 (2)正式成立长嘉汇风险补偿基金。 |
按照风险补偿基金的规模,按照约1:8的杠杆实现促进融资业务规模。 |
年内风险补偿业务规模新增5000万-1亿元,累计促进融资业务规模新增4-8亿元。 |
区财政局、区金融办、经开区财务局、城建集团(基业公司) |
★★★ |
8 |
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
(1)构建具有西部金融中心特色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探索建立区域性绿色金融认证中心、绿色金融人才评定中心等,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2)建立绿色交易平台与场所。与知名绿色交易所、再生能源交易平台等开展深度合作,在长嘉汇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企业环境产权交易及节能减排技术服务,节能减排技术交易、排污权交易、碳交易、节能量交易,环境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等业务。 (3)引进各类专业绿色金融中介组织。引导绿色评估、绿色评级、绿色认证、绿色研究、会计、法律等绿色金融配套机构参与绿色金融服务。 (4)探索建立成渝地区绿色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依托“长江绿融通”等系统,通过服务成渝绿色发展,打造集信息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撮合、政策兑现、风险预警等为一体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5)建立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对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服务给予贷款贴息、绿色债券认证补贴、股权投资奖励、担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可在广阳岛绿色产业引导基金下设子基金作为补偿基金)、应急转贷等激励支持。 (6)将绿色指标纳入征信系统。与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发改委、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政府部门、重庆征信公司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合作与信息共享,将企业污染排放、环境违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信息纳入地方征信系统。 |
(1)建立与知名绿色交易所的合作机制,开展战略合作或落地分支机构;(2)引进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的中介组织1-2家。 (3)出台绿色金融专项扶持政策。 |
(1)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的中介组织新增3-5家。 (2)绿色金融相关交易额(含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突破10亿元。 (3)建立绿色金融认证与人才评定标准。 (4)绿色指标纳入地方征信体系。 |
(1)完成绿色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功能优化; (2)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的中介组织新增5-8家。 (3)绿色金融相关交易额(含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突破50亿元。 (4)建立绿色发展示范体系 |
区金融办、经开区财务局 |
★★★ |
9 |
完善蚂蚁消费金融上下游产业链条 |
(1)围绕蚂蚁消费金融调研上下游企业特点与企业类型,制定专项招商引资政策与产业发展政策。 (2)针对选定企业开展专项招商引资工作,围绕蚂蚁消费金融办公场所进行选址,缩短产业链条地理距离。 (3)将工作经验推广到区内其他重点核心企业产业链条发展上,在区内形成多个小范围专项产业聚集区。 |
(1)研究制定蚂蚁消费金融产业链条聚集工作方案,制定专项招引政策。 (2)逐步引进与蚂蚁消费金融合作密切的上下游企业(或办事处、分公司等) |
新引进与蚂蚁消费金融合作密切的上下游企业(或办事处、分公司等)2-4家 |
新引进与蚂蚁消费金融合作密切的上下游企业(或办事处、分公司等)4-6家 |
区金融办、区招商投资局、城建集团(基业公司) |
★★ |
10 |
丰富绿色金融机构布局 |
支持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创新实验室、绿色专营分支机构。鼓励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在长嘉汇金融中心专设绿色专营部门或分支机构。 |
专项经营绿色金融事业部/分支行等数量1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
专项经营绿色金融事业部/分支行等数量2-3家 |
专项经营绿色金融事业部/分支行等数量3-5家 |
区金融办、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财务局、城建集团(基业公司) |
★★ |
11 |
开发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
(1)支持银行机构积极开发推广林权和排污权等抵(质)押贷款,推进环保、节水、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个人绿色消费等领域的绿色信贷产品创新。 (2)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绿色生态农业保险、森林保险、巨灾保险等保险产品创新,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与服务。 (3)充分发挥广阳岛绿色产业引导基金的指挥棒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重点投资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鼓励股权投资基金通过设立子基金、开展项目融资等方式,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4)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发行绿色债券,支持发行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碳中和债券、气候债券、蓝色债券、双创债券等创新产品,研究探索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为绿色融资渠道开辟绿色通道。 |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2项。 |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5项。 |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8-10项。 |
区金融办、经开区财务局 |
★★ |
12 |
打造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 |
(1)举办高新科技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对接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各类创投基金,提升科技成果商业转化动能。 (2)区政府搭建各类线上线下项目平台,推动银企对接,撮合融资需求与投资需求。 (3)为形成规模的产业集团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方案,为重点核心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强化资金利用效率与产业链条稳定。 (4)推进区内优质企业上市。 |
建立起覆盖企业各个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 |
区金融办 |
★★ | ||
13 |
创新间接融资方式 |
(1)引导金融机构开发股权质押贷、排污权质押贷、政府采购订单及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产品创新。 (2)加强企业、金融机构的撮合对接力度,充分发挥重庆金融家俱乐部功能,常态化举办银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 (3)探索运用各类可调配资源,制定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 (4)创新开展“企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政府+银行机构+担保公司”等融资服务模式。 (5)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无还本续贷、降息让利等政策。 |
银企对接会2次,每半年一次。 |
(1)银企对接会2次。 (2)制定并出台《南岸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评价激励机制》 |
(1)银企对接会4次,每季度一次。 (2)兑现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评价奖励措施 |
区金融办、区财政局、经开区财务局 |
★★★ |
14 |
积极扩大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
(1)鼓励市场主体利用资本市场, 建立常态化的上市/挂牌企业后备库,定期更新名单,对名单内各类企业给予对应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扶持。 (2)为拟上市企业提供改制、挂牌上市等“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务。 (3)鼓励支持信用优良、经营稳健、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发行短融、中票、公司债、企业债等债券融资工具。 (4)完善上市奖励政策,加大对企业上市/挂牌的奖补力度。 (5)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污水处理、供水供电、高速公路、绿色景区、供应链核心企业应收账款等未来现金流稳定的项目,与发行主体合作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6)建立金融顾问对口服务机制,开展金融知识和业务培训,培育政府部门金融人才,加大对地方平台公司融资工作的指导。 |
各口径直接融资规模20亿元。 |
各口径直接融资规模40亿元。 |
各口径直接融资规模100亿元。 |
区金融办 |
★★ |
15 |
黄金交易纳入区内经济增加值统计 |
(1)将华西黄金经营数据纳入地区经济发展统计。 (2)将黄金市场作为要素交易,多维度评估黄金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 |
统筹考虑黄金交易对地区经济贡献 |
区金融办、区统计局 |
★★★ | ||
16 |
健全完善黄金交易市场 |
(1)建立黄金市场交易经纪总部,实现黄金交易专业化发展。 (2)华西黄金联合国内外知名研究院所在长嘉汇金融中心设立黄金研究院。 (3)设立黄金产业发展基金。 (4)探索制定印花税和消费税奖励政策。 (5)助推重庆市争设首个内陆黄金进口口岸。 (6)争取建成国家级大型场内贵金属储备仓库西部黄金中心。 |
推动建立初具规模的黄金产业集聚区 |
城建集团、华西黄金 |
★★ | ||
17 |
推动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
(1)支持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打造油气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石油天然气交易、定价、结算等功能。 (2)鼓励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在成功实施首次在线仓单中远期挂牌交易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各环节流程,力争实现标准化推广。 (3)支持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与期货交易所开展期现合作,支持当地油气基础设施纳入全国油气产品期货保税交割设施网络。 (4)支持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加强大数据技术投入应用,打造具有行业特色和竞争力的能源大数据资源库。 (5)探索将重庆药品交易所迁入长嘉汇金融中心区划范围或纳入统计范围,进一步完善区域大宗商品交易业态。 |
建立完善促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展的政策措施 |
(1)支持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完成油气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2)建设完善石油天然气交易、定价、结算等功能。 |
(1)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打造具有行业特色和竞争力的能源大数据资源库。 (2)实现重庆药品交易所迁入长嘉汇金融中心区划范围或纳入统计范围。 |
区金融办、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 |
★★ |
18 |
探索布局新兴交易市场 |
(1)探索建立面向内陆地区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二级市场的交易平台,拓宽VC/PE机构退出渠道。 (2)探索设立区域性绿色交易市场,聚焦节能减排技术交易、排污权交易、碳交易、节能量交易等,助力长嘉汇金融中心打造“绿色金融”差异化特色名片。 (3)探索建立西部数字资产交易场所,立足重庆、辐射长江上游、面向全国,打造集数据登记、评估、共享、交易、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数据流通机制。 (4)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充分发挥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上游地区充沛的高等学校、研究院所、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资源优势,提供科技成果评价、鉴定、科技查新等服务功能。 (5)探索搭建民宿产业要素交易平台,助力重庆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利用三年时间建立新兴交易市场: (1)探索建立面向内陆地区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二级市场的交易平台 (2)探索设立区域性绿色交易市场 (3)探索建立西部数字资产交易场所 (4)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 (5)探索搭建民宿产业要素交易平台 |
区金融办、区财政局 |
★★ | ||
19 |
完善跨境投融资服务 |
(1)支持工行分行发挥工行集团化、国际化、综合化优势和丰富的自贸区服务经验,全力打造跨境金融业务平台、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和产品创新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资金管理、跨境投资、投融资一体、贸易结算等全方位优质服务。 (2)以促进国内企业对东盟国家投资服务为基本目标,构建高效率、高质量、便利化的境外投资“一门式”服务机制,在投资者、中介服务者、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搭建协同桥梁。 (3)组建专业对外投资服务团队担负解决“政策解读”和“指导路径”功能,加强与新加坡的银行、保险、中介服务机构等密切合作,借助新加坡机构协助提升服务能级。 (4)打造跨境投融资产业生态。依托平台,围绕市场需求潜力大、成长性强等产业,面向东盟支持跨境资本和创新资本,利用新技术,为投融资双方提供精准对接和快速匹配方案,加快聚集境内外大量企业和投资机构,培育形成跨境投融资产业生态体系。 |
(1)构建面向东盟的境外投资“一门式”服务机制。 (2)区内企业开成功开展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
打造跨境金融业务平台、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和产品创新平台。 |
(1)境内外大量企业和投资机构集聚,形成跨境投融资产业生态体系。 (2)探索与淡马锡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等新加坡大型企业开展合作。 (3)与新加坡毅鸣基金开展合作并在南岸区投资。 |
区金融办、市中新项目管理局 |
★★ |
20 |
推进一体化运营管理 |
(1)按照“政府主导+公司运营+三方合作”的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模式,在南岸城建集团投资设立重庆长嘉汇基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完善招商、运营、投资、管理、服务“五位一体”职能。 (2)发挥国有公司的“平台”作用,广泛引入社会投资者,采取与相关社会单位联建、合资、合作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源和资本,发挥资源效益,推动长嘉汇金融中心加快建设。 (3)推进长嘉汇金融广场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品牌宣传,统一配套服务标准。 (4)进一步整合市区两级产业招商、金融融资、储备项目、社会资本等资源,深化市区共建内涵。 |
(1)投资设立重庆长嘉汇基业有限公司,招商、运营、投资、管理、服务“五位一体”统筹布局; (2)长嘉汇金融广场统一规划布局 |
引入社会投资者,投入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 |
整合完善招商资源,形成市区共建体系。 |
区金融办、城建集团(基业公司) |
★★ |
21 |
建立市场化治理、服务架构 |
借鉴上海陆家嘴及北京金融街实践经验,组建成立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发展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 |
组建成立长嘉汇金融中心发展理事会。 |
/ |
/ |
区金融办、城建集团(基业公司) |
★★★ |
22 |
集约化管理商业楼宇 |
(1)培育形成“国际金融中心”“银行区域总部”“保险区域总部”“绿色金融大厦”“基金大厦”“投资大厦”“证券大厦”等一批主题鲜明的特色金融楼宇,引导金融机构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形成金融发展新增长极。 (2)建立专业楼宇管理团队,开展集约化管理商业楼宇,探索实行“轻资产”方式实现高效运营管理 (3)出台促进楼宇经济的创新激励政策。明确对楼宇载体品质建设、楼宇改造、招商引资、物业管理等的扶持奖励,引导提高入驻企业利税贡献程度,提升楼宇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促进楼宇经济升级。 |
(1)主题鲜明的特色金融楼宇空间建成使用 (2)建立专业楼宇管理团队,开展集约化管理商业楼宇。 |
(1)通过用私募基金来购买商业楼宇的经营收益(私募类REITs); (2)向社会发行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公募REITs+ABS)。 |
/ |
区金融办、区财政局、城建集团(基业公司) |
★★ |
23 |
完善金融政策支持 |
(1)建立完善促进长嘉汇金融中心的中长期专项政策,从备案登记、机构落户、办公用房、区域经济贡献、企业上市挂牌、金融创新等方面给予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扶持。 (2)制定金融机构的高管人才和金融专业人才的个人经济贡献奖励政策。 (3)积极对接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等政策措施,梳理形成政策项目库,提高金融机构在长嘉汇金融中心的经营管理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支持金融创新先行先试。 (4)进一步简化扶持政策兑现的审批流程,强化政策普惠性和重大项目的“一事一议”通道,提高政策兑现力度和效率。 (5)坚持市区联动、区级配套,争取由市级层面出台印发支持长嘉汇金融中心相关专项政策,提高金融政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
(1)完善促进长嘉汇金融中心的中长期专项政策; (2)制定金融机构的高管人才和金融专业人才的个人经济贡献奖励政策; (3)形成简化扶持政策兑现的审批流程及重大项目的“一事一议”通道。 |
(1)市级层面出台印发支持长嘉汇金融中心相关专项政策; (2)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
/ |
区金融办、区财政局 |
★★★ |
24 |
强化人才支持保障 |
(1)落实“鸿雁计划”“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强化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撑。 (2)制定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开展金融专业人才分类、评定及支持,对金融领军人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给予资金支持和表彰奖励。 (3)借鉴海南争取挂职干部做法,争取从中央、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机构选调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工作经历丰富的干部,安排到长嘉汇金融中心挂职、任职,在争取项目和政策、招商引资方面发挥人脉吸引和桥梁纽带作用。 (4)通过市场化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一批对金融中心发展有深刻了解,同时具有项目管理、法律、国家政策、英语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组成专业的金融人才团队。 |
(1)制定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 (2)优化并形成市场化公开的人才选拔的方式。 |
(1)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2)建立金融人才信息库。 |
加强与中央、北京、上海、深圳等优秀地区金融机构人才双向挂职交流 |
区金融办、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区委组织部 |
★★★ |
25 |
打造金融培训交流基地 |
(1)加快推进长嘉汇金融学院建设,着力打造金融人才一流学府、金融决策高端智库、多边金融合作常设机制、金融科技产学研孵化平台。 (2)鼓励金融机构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合作设立各类金融研究、培训项目等,有针对性地举办急需紧缺人才培训活动。 (3)争取长嘉汇金融中心为中新金融峰会、陆海新金融沙龙等的永久举办地。 (4)建设金融智库联盟。推动设立由高端金融智库、研究机构、政府共同发起的金融智库联盟。 |
建设金融智库联盟、创建专家团队提高决策站位。 |
(1)金融机构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合作设立各类金融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等; (2)举办金融人才培训活动达5场 |
(1)长嘉汇金融学院建成落地; (2)创新长嘉汇金融论坛机制,形成周期性论坛、峰会模式。 |
区金融办、区招商投资局、区财政局、城建集团(基业公司) |
★★ |
26 |
与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合作,提升重庆市知名度与影响力 |
(1)积极对接国家高端智库,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争取将重庆市纳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评估范围。 (2)根据全球金融中心评估标准,以及对比入围城市,对标寻找差距,以长嘉汇金融中心为抓手弥补短板,助力提升重庆市在榜单中的排名。 |
联合市级相关部门,争取将重庆市纳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单,并根据对标分析结果,以长嘉汇金融中心为抓手弥补不足,不断提升重庆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
区金融办 |
★★★ | ||
27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1)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开展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试点工作,提高动产担保登记效率,促进动产保登记环境健康发展。 (2)提升信贷服务效率,优化贷款合同签订与抵押登记手续办理环节,压缩信贷业务各环节办理时限,精减申贷材料,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3)建立金融信息监测分析机制。建立长嘉汇金融中心金融情况调查、形势研判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4)健全金融纠纷案件诉讼机制,完善行政和解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服务保障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战略实施,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 (5)接续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充分运用重庆市“金融风险监测平台”“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击非法集资综合管理平台”功能,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秩序,积极防控金融风险。 |
(1)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办事流程; (2)开展数字营商环境建设; (3)开展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试点。 |
(1)建立金融信息监测分析机制; (2)健全金融纠纷案件诉讼机制,完善行政和解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进行金融风险排查,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制机制 |
区金融办、区司法局 |
★★ |
[1]重庆英才计划,在名家名师中,2020年增设金融领域每年10人。重庆鸿雁计划主要针对直接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研发类科技人才。南岸区创新人才针对区创新型企业,每年评选10名以内。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