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狮路片区。(资料图)
讲述人:涂山镇仁济路社区居民 陈世红
盼了那么久,在今年春天的尾巴,我终于看到了海狮路片区整改的希望。
我是涂山镇的老居民了,在仁济路社区海狮路75号住了大半辈子。这儿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以前是重庆茶厂和长江航道局的职工家属区。街坊邻居大多是当年的老同事,如今头发白了、腿脚慢了,可小区里的路还是坑坑洼洼,楼道没扶手,路灯一到晚上就昏昏暗暗。我上下楼得抓着墙壁慢慢挪,出门买个菜像走“地雷阵”,生怕一脚踩空摔跟头。
前阵子,网格员小李挨家挨户敲门问我们有啥需求,我把这些困难一股脑儿全说了。没想到社区真当回事,还专门召开了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居民协商议事会,让大家一起商量怎么改。
议事会上热闹得很!社区谢书记、镇上的干部、社工、商家代表,还有我们这些老街坊都来了。谢书记说,这次改造不光是为了让老人住得安全,还要留住老社区的历史味儿。我听了直点头——这地方背靠南山、面朝长江,要是能既方便咱们老年人,又吸引年轻人来逛逛,那该多好。
会上开咖啡馆的胡老师提议,改造别光顾着实用,还得有点“网红”特色。她说:“老社区的故事加上新设计,说不定能成为南滨路的新景点呢!”这话说得大家直鼓掌。我隔壁的张大爷更实在,扯着嗓子喊:“装电梯是好事,但别挡了低楼层的阳光!绿化带也别光种花,多摆几张椅子让咱们歇脚。”这些建议都被仔仔细细记下来,我心里暖乎乎的——以前总担心提了意见没人理,这回可是动真格了。
开完会,谢书记带着大伙儿去海狮路实地勘察。走到我家楼下时,她指着破损的路面说:“这儿一定要优先铺平,扶手也得装结实。”网格员小李一路跟着记录,还问我:“孃孃,您看这路灯安在哪儿合适?”我指了指拐角:“那儿黑,容易摔跤!”她立马记在本子上。邻居王阿姨拉着我的手直念叨:“社区这么上心,咱们这‘老窝’真要变‘福窝’喽!”
当天会上还由社区、居民、商家、网格员组成了“治理委员会”,负责制订改造计划,明确分工和时间表,让居民自己参与改造设计。谢书记说,这叫“量体裁衣”,不搞一刀切。我心想,老社区改造的不仅是砖瓦,更是把冷清清的“养老”变成了热乎乎的“享老”。
散场时,谢书记拍了拍我的肩膀:“孃孃,等改造完了,您出门再也不用拄拐杖哆嗦啦!”我鼻子一酸——活了大半辈子,终于盼到“老地方”赶上新时代。这日子,越活越有盼头!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