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敬老月”活动温暖开展之际,重庆南岸的养老服务实践,正成为观察中国城市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扇生动窗口。面对户籍人口中24.63%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区情,南岸区如何让“老有所养”从蓝图照进现实?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一个覆盖全面、功能完善、服务专业的“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已在这里基本建成,稳稳托起辖区二十多万名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体系为纲 下好老龄事业“一盘棋”
“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顶层设计与机制创新并重,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盘棋’格局。”南岸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为此,南岸区相继出台一系列实施方案,将老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并强力整合资源,“我们确保福彩公益金区县留存部分的8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就是要释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明确信号,共同夯实养老服务的根基。”
在这一思路下,区老龄委成员单位扩充至34个,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政策、资金、要素向养老服务领域高效聚集。
保障固本 筑牢民生幸福“压舱石”
坚实的社会保障,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底气。南岸区不仅持续完善养老保险、医保体系,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惠老补贴制度。
“我们的目标是为老年人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保障网。”该负责人拿出一组数据,“比如我们的惠老补贴,根据不同情况,老年人每年可获得600元至6000元不等的支持,鼓励他们用于购买所需的养老服务。自2020年以来,这项补贴已发放超9700万元,惠及约12万人次。每一笔钱,都希望能直接提升老人们的生活品质。”
服务提质 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
“一镇街一中心、一居村一站点”——这不仅是布局思路,更是对市民的承诺。如今,南岸区已建成15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7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1个农村互助养老点和34个社区老年食堂,实现了中心带站率和社会化运营率双100%。
“我们理解的‘十五分钟服务圈’,不仅是物理距离的近,更是服务内容的准与暖。”该负责人说,“老年人步行一刻钟,不仅能吃到可口的‘暖心饭’,还能享受助浴、助洁、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我们尤其关注特殊困难老人,建立了探访关爱机制,对摸排建档的3447名老人实现月探访率100%。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就是我们工作最大的价值。”
健康护航 打通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
健康是老年人最核心的关切。南岸区通过“搭台子”“结对子”,实现了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单位100%签约合作,并将医疗服务嵌入74家社区养老服务站。
“我们正在努力打通医养结合的‘最后一公里’,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连续、综合的健康养老服务。”该负责人说。同时,家庭医生团队将65岁以上老年人作为重点签约对象,签约率已达78.35%。南岸区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实现对老年健康的“防、治、管”一体化服务,让他们活得更长,也活得更健康。
社会协同,激发“银龄”内在活力
在南岸,老年人不仅是服务的接受者,更是社会的积极参与者。精心打造的“银龄行动”品牌,已组建了21支“银龄志愿队”。
很多低龄、健康的老年人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热情,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为此,南岸区搭建“耆老智库”平台,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志愿服务、传授知识技能,这极大地激发了老年人的内在活力,实现了从“被动养老”到“主动作为”的转变,也让“老有所为”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敬老月里,情暖南岸。从健全的体系到坚实的保障,从完善的服务到有力的支撑,从广泛参与到友好环境的营造,南岸区正以系统思维和务实行动,回应着时代命题和人民期盼,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幸福美满的晚年,正在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增添新的温暖而厚重的民生底色。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