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我家就在 岸上住
日期:2024-09-30 10:0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09-30 10:03
字号:
分享:

软硬件提升 南岸人“看病不过江”

居民 鲜艺苑

我自小生长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算是半个涂山镇的居民,我的父亲就是这所医院的医生。童年的记忆里,医院的走廊、病房,甚至是手术室的外围,仍历历在目,刻在脑海里的那栋由英国传教士修建的外科大楼,坡屋顶、青砖墙、木结构,以及大楼里散发着的浓浓的消毒水味道,都难以抹去。那时,医院不宽的走廊里总是有络绎不绝的人群——穿着白大褂忙碌的医生护士,憔悴痛苦的病人,焦急陪护就医的家属。

2008年我从医学院毕业,实现了从医的夙愿,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从事麻醉工作。这时的五院也从百年建筑的老大楼搬进了基础设施更为先进的大楼。2011年,医院创建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南岸区辖区内首家三甲医院。医院手术室的设施设备也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从原来的4间普通手术室拓展为11间层流手术室。手术种类、手术量也逐年增加,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到现在的微创手术;难度大的四级手术的占比量越来越大。医院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日益完善,市级区域性重点学科、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市级特色专科等都取得了突破,医疗质量稳定,特色鲜明突出,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科研学术基础不断加强提升。随着医院软硬件的不断提升,我们能为南岸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救治与服务,经常有病患对我们说,现在看病“不过江”了。

如今,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又要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新的历史挑战——医院将于2024年10月迁往弹子石长江之滨,全力打造成国际化、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的高品质一流的美丽山水园林式大型综合医院。历史的长河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推动医院环境及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也将时刻保持初心,与百年老院一起成长,砥砺前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五十个春秋 “新镇民”扎根幸福城镇

居民  尹正平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南岸人,但嫁来鸡冠石镇50多年,亲眼见证了这里从一个偏僻的小乡村蜕变成为如今充满活力的新型城镇。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逐渐成为了鸡冠石镇大家庭的一分子,也亲眼见证了无数像我这样的“新镇民”在这里生活、成长,融入建设新家园的故事。

记得刚来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艰难,我姊妹九个,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以前务过农,也在皮鞋厂打过工,什么活都干,后来老伴患了病,日子就更难了一点。

困难关头,是鸡冠石镇石门社区帮助了我,直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着,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天都牵挂着我和老伴的衣食住行,帮助我一起照顾老伴,为我们奔波办理医保、申请贫困补助,为家里添置柴米油盐……

农转非之后,我就退休在家,没有工作也就没有收入,只靠救济也不是办法,石门社区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就为我在社区里联系了清洁的工作。在我困难的时候,是社区和政府帮助了我,为我们这些曾经依赖土地生活的农转非人员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从身份上实现“农转非”简单,但要真正让农民从心理上融入城市,做好民生工程是关键。在帮助农转非居民更好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用心与努力。他们始终将心比心,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举办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农转非人员掌握新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实施精准帮扶计划,确保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老伴去世后,我开始和其他农转非居民一起把曾经收到的善意反哺给社区,邻里矛盾我愿意跑前跑后调解,谁家有困难我尽己所能提供帮助,社区组织活动我踊跃争先,我还担任了社区志愿者和居民组长,为石门社区居民解决烦心事。

5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鸡冠石镇,交通、教育、医疗、环境都更加宜居,我在鸡冠石镇生活得也越来越幸福,心早就扎根在这里了,也渴望一起把鸡冠石镇建设成更具活力的美丽城镇,实现鸡冠石镇人民的幸福梦。

二十年 两百亩荒山变果园

居民 王正国

1984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到故乡迎龙镇苟家嘴村。当时,我和父亲、哥哥、嫂子、弟弟挤在半山坡两间屋的小房子里,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生活很不方便,日子过得紧巴。

要做点事来改变现状!做什么?我不知道。“我身强力壮,去镇上下力吧。”于是,我找了一份工地抬渣土的活。累,还挣不到钱。“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索性辞去工作,去农贸市场寻找“商机”。这么大一个农贸市场,只有七八个人卖水果,明显供不应求。于是,我干起了水果买卖。没钱,没经验,起初只能在其他水果商人那里拿货,挣点小钱。

1996年,了解到国家要实施村村通公路,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承包土地。军人的果敢,让我说干就干!白纸黑字,一张200亩土地承包协议,就此签下。

我承包了200亩茶山,但早已荒废。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该种什么。也许觉得跟水果有缘,我就决定开荒,种水果!

200亩荒山高低纵横,一眼望不到尽头。我没有退却,除草、翻土……没日没夜地忙。后来,我的妻子袁学美也加入。200亩土地开荒了百余亩,取名“正国果园”,种下了油桃,也种下希望。

没有技术、没有经验,种出的油桃品质和产量都不理想,销售更是无门。我和妻子每天担着120斤油桃到镇上叫卖,还是有不少桃子烂在地里。

自己学习、摸索,加上村干部的指导关心和政策倾斜,我的经营逐渐走上正轨。2004年,在西藏当兵的儿子给我推荐了一种当地的梨,引进后市场反响很好。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雪域藏梨。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二十几年,正国果园名气越来越大,种植的雪域藏梨、葡萄李、黄布朗李、油桃、脐橙等水果深受欢迎。辛勤的付出也有了回报。有媒体人给果园起了另一个名字——传奇花果山。

我的成功,离不开迎龙镇和区有关部门的支持。生产便道的硬化、防旱池的修建、滴灌系统的引进……让我的果园焕发生机。致富不忘回馈,在每年水果种植的关键节点,我都会请乡亲们来帮忙。此外,我还把水果种植技术免费教给村民,让大家一起致富。

2026年,是正国果园30年之际,也是它“回归”之日。届时承租期到了,它可能会以集体经济的形式继续经营。我也就会退居二线,担任种植技术、品种等方面的指导。30年乡村巨变,不变的是乡愁。只希望有更多人品尝到家乡的水果,看看迎龙美丽山水,记住乡愁。

扎根创业 从单打独斗到满天繁星

居民 王丽琴

我是重庆金坤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1995年从重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办理了停薪留职,开始了自主创业。创业地点就选在铜元局。

公司成立二十九年来,一直围绕汽车相关产业开展经营活动,从汽车用品、汽车美容到商用车销售、汽车卫星定位系统,再到现在的北斗卫星产业,每一步,都稳扎稳打,走得扎实。

公司的愿景是希望在百年铜元局,造就百年金坤。

在创业期间,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南岸不“难”,南岸人本身就具备了吃苦的精神。再加上政府的助力,让我们创业也不太难。前几年,南岸区政府提出,全区坚持着力培育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大健康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节能环保、汽车电子2个500亿级特色产业的“3+2”产业新格局。

这样的信号,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极大利好。有了政府的支持,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各类企业从单打独斗到“满天繁星”。

铜元局街道服务也暖人心。最初,街道设置的“一站式”服务窗口,让我们公司在办理业务这一块,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后来,街道又在我们这片楼宇里打造了“党群服务中心”,周边的企业都可以到中心去办理业务,真正实现了“家门口服务”。

社区民警也对我们十分照顾。我记得有一次,临下班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招投标需要开具地址证明。通过联系后,民警同志就加班为我们办理。

有好的营商环境,公司就有好的发展。目前,我们公司十五年以上工龄的员工占比较多,我希望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为一代一代的金坤人提供一个长久稳定的工作。

从乱到美 从穷到富 村民日子有奔头

居民 谢淑蓉

在放牛村工作了29年,住了一辈子,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每年1月的放牛村分红大会,那时候放牛村一千多名村民,真是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全村人都赶着去现场感受大丰收的喜悦,我们家也不例外。

从追求吃饱穿暖,到村民生活富裕、精神富足,这几十年,放牛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看到了放牛村从乱到美,亲历了村民从穷到富,也成为了放牛村发展变迁的见证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村里全是泥巴路,每次我们从村里背点农产品去市区卖都要走路接近4个小时,很苦,路都没有,产业更不用多说,全靠种植基础农产品,家庭年收入不过千,那个时候,大家只想填饱肚子。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政府开始引入花卉产业,放牛村村民们抓住机会,不少人家从“种地”改成了“养花”,慢慢地,村民们家庭年收入提升到了3000元左右,这份产业一干就是20多年,南山花卉开始小有名气,在2000年前后,有的家庭年收入就能达到五六万元了。养殖花木让村里不少人富了起来,2003年村里出现了第一个“十万元户”,大家都有了目标和动力。

那之后,放牛村将垃圾堆放场打造成了200余亩的生态景观公园——铜锣花谷生态园,对村屋进行了统一的改造,环线公路、森林步道、水电、通讯在村里完成了全覆盖,放牛村也开始成为了有名的旅游景点。

于是我也把小楼房打造成了民宿,当起了货真价实的“老板娘”。以前我们村民院子里哪里有那么干净,都是养的鸡鸭鹅,扑腾得院子里又脏又臭,现在日子好了,家家户户都种花、种盆景,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村民吃上了“生态饭”,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生活幸福得多。

“大家的精神状态都越来越好了”,是我当这么多年村干部最大的感触,这说明大家幸福感越来越高,肚子饱了,钱包鼓了,家家户户的生活都会更有奔头。

策划 王璞 王宁 曾臻

文字 杨雪婷 舒永兵

闵子 李诗韵

摄影 郭旭 崔景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