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学生们陆续返回校园,不少学生都面临着“晚上焦虑失眠,白天犯困走神”的问题。明明假期里没少睡懒觉,但开学后精神状态依然不佳。研究表明,约70%的学生在开学返校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重庆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高东表示,学生和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忧,关键在于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调整。
为什么假期越爽,上学后越睡不好?
●生物钟被打乱
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调控着昼夜节律,假期里“凌晨3、4点才睡,下午2、3点才起”的昼夜颠倒模式,让身体习惯了这种作息安排。开学后突然切换回早睡早起模式,生物钟自然难以快速适应这种变化。
●身体疲劳积累
春节假期,聚餐火锅奶茶局、熬夜通宵打游戏、特种兵式旅行、走亲访友……让身体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开学后身体各项机能没有一个充分的缓冲时间,睡眠质量自然大打折扣。
●心理压力报复性反弹
放假时有多嗨,开学后就有多丧。堆积的作业、即将到来的开学考试……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就连睡梦中都在拼命赶作业,很容易让学生对上学产生恐惧心理。
如何进行科学睡眠呢?高主任建议:
1.渐进式作息调整
每天提前15分钟睡觉,比“暴力早睡”2小时更容易执行。开学后很多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快速调整作息,会“暴力”强迫孩子早睡。但这种方法往往适得其反,很有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家长可以用“15+5”的渐进式作息调整法帮助孩子重建生物钟(每天提前15分钟上床,同步提前5分钟起床,避免睡眠时长骤减),一般2~3周就能让孩子回归正常的作息规律。
2.少喝含咖啡因的饮品
开学后,为了提神醒脑,学生们可能会选择喝咖啡或奶茶。然而,咖啡、奶茶虽能有效提神,但过多饮用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建议上午饮用,下午3点后就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品了。如果还是犯困,可以选择喝水、吃水果或者短暂的休息调整状态。
3.多晒太阳多运动
春节期间气温偏低,大家都久坐少动,导致身体能量代谢降低,身体疲劳积累。开学后气温回升,学生们要多晒太阳,多进行户外活动。建议午间抽出30分钟去晒晒太阳,既能消耗多余体力,又能促进晚上的深度睡眠,提升睡眠质量。
4.睡不着就起床活动
如果躺在床上实在睡不着,不要强迫自己闭眼入睡,也不要躺在床上报复性玩手机,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进一步加重失眠。
当躺在床上睡不着时,可以起身离开床铺,在昏暗环境中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翻阅纸质书、听白噪音或轻音乐),待产生睡意后再上床。这种“睡眠重置法”既能减少焦虑循环,又能重建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
5.积极调整返校心态
“人已经在学校,心还在假期”的割裂感,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假期结束前的“终点效应”会放大遗憾感,进一步触发焦虑和逃避心理。
另外,家长应理解孩子开学后低效率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积极调整心态。同时提前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将待办事项整理成清单,按优先级排序,合理安排阶段任务,以缓解学习压力。
睡眠修复就像给手机充电,快充伤电池,慢充才持久。高主任表示,与其焦虑“今晚又睡不着怎么办”,不如放宽心,闭目养神。家长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