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一场绵绵细雨后,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千山万壑流碧,风景如诗如画。
沿着公路一路前行,一座座白墙灰瓦的巴渝民居犹如一幅幅水墨画渐次展开:幽静整洁的院落,潺潺流动的溪水,绿色如黛的青山……画里乡村,梦里乡愁,引来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其实,在重庆,类似毕桥村优美人居环境的村子比比皆是。
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路伟表示,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同时结合重庆乡村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五沿带动、全域整治”和“千村宜居计划”,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6+3”重点任务,分类分档精细化整治,带领群众持续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让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如今,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7929个行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画卷正在巴渝大地渐显。
靶向精准分类分档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白墙灰瓦如黛,农家小院鳞次栉比;茂林修竹掩映下白鹭翩翩起舞,游客一路走一路拍,完全被南岸区放牛村的景色所迷住。
要知道,在这之前,放牛村却是一个“灯下黑”。“虽身在城中,但公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环境更是脏乱差。”放牛村相关负责人说。
在没有实施这项行动之前,重庆很多村子和放牛村一样,曾面临垃圾靠风吹、粪污靠蒸发、鸡鸭畜禽散养的问题。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幅员面积8.34万平方公里,其中农村占95%。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度不小。
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专职副书记文明维介绍,结合实际,重庆采取的方略是因地制宜,分类分档实施“6+3”重点任务和“千村宜居计划”。
为保证任务有效推进,全市自上而下建立了“市级主导、区县主责、乡镇主事、村社主体、农民主角”的责任落实机制和“月(季)调度、双月协商、半年排位、年终考核,不定期督导”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成立了由市、区县、乡镇(街道)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机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高位推动机制。
同时,为实现靶向精准,全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工作思路,在全国率先提出分类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全市7900多个行政村分三档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举措。
思路清,路线明,推进实施起来就游刃有余。奉节县针对群众清洁习惯改变难、参与不积极的现实情况,创建了积分银行,村民通过积分可兑换日用品等,从而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
建管并重激发内生动力育出文明新风
修建一座公厕,安装一定数量的路灯,建设多条入户道路……“要彻底改变一个村子脏乱差的人居环境,补齐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是前提,但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实现人居环境的长效管护、如何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市农业农村委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处处长刘明说。
为此,全市在“建管”上狠下功夫,致力于培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持久动力。建设方面,统筹区县对项目实行“任务+清单”式管理,鼓励农村居民投工投劳,支持村级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入户道路、庭院整治等小型工程项目。
管护方面,建立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管、农村生活垃圾作业管理等长效机制,推广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制”,建立“垃圾兑换银行”、管护经费收缴配套制度等。这一点,放牛村有探索。
南岸区南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冉启贻介绍,放牛村将城市物业管理模式引入村子,物业公司主要负责全村道路、基础设施及居民房前屋后等公共区域的环境整治维护,管理经营部分村级集体资产,并承接一些外包物业服务。
“不仅解决了环境管护的难题,还调动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如今,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村民人均分红500元。更重要的是,村里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为营造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更好地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全市还在村庄清洁行动主题上下功夫,结合不同季节不同主题,广泛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战役。
环境整治+把美丽风景变成“美好钱景”
“美”是我市乡村最具有同质性的表现。但是不是每个村都大搞建设、大搞开发。我市明确在“渝味”上下功夫,比如,村规划编制要注重保护乡情美景,充分挖掘、保存好乡村文化、民族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基因,着力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农村原生态画廊,最大限度的留下乡愁。
不仅如此,我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还发挥“环境整治+”作用,创新探索出“环境整治+产业振兴”“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环境整治+乡村旅游”“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多种协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模式。
以“环境整治+乡村旅游”为例,按照“可看、可玩、可参与”原则,配套完善以院落为基础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运等设施,从而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生态绿色产业链。
垫江县毕桥村依托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结合当地的箩兜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山水田园景观,引进了5家企业到村里来发展休闲采摘业。为丰富业态,去年村集体整合涉农资金,还修建了一座占地480平方米的乡愁博物馆,同时配套修建了占地1万亩的油菜大观园,市民不仅可以前来观光游玩,还能开展种蔬菜、收油菜等多种农事体验活动。
数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全市累计改造农村户厕106.9万户,建设农村公厕3077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9%。
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乡镇污水管网4543公里,实施乡镇和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400座。
以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和农膜回收利用为重点,推动农业生产废弃物变废为宝,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2.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2%,回收废弃农膜2.2万吨。
建立健全“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成109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9.9%。
以“五沿”为重点,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提升,累计改造危房9.96万户,整治提升旧房32.7万户,建设入户道路2.14万公里,建设通组公路4.4万公里,创建绿色示范村庄1609个,安装路灯35.5万盏。
(原文链接:http://m.cqrb.cn/cqrb/2021-05/31/008/content_rb_202557.htm)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