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天,是南岸区南山街道放牛村村民罗建波最喜欢的季节,“看着人潮涌动的杜鹃园,我就知道年底的分红肯定少不了。”
在南岸,和罗建波一样盼着每年年底分红的村民不在少数。近年来,南岸区立足优势特色,系统谋划,精准发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推动山区库区现代化和“三农”高质量发展新路。
走进南山放牛村,这里城乡之间的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不断畅通流动,城乡资源要素在这里互联互通,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撑”出了一个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未来乡村,仿佛就在眼前。
乡村旅游的路子走对了
村民都富了
每年春天,南山街道放牛村杜鹃园都会被送上“热搜”。
这个市民赏春游玩的好地方,种植了超过50000株杜鹃,层层叠叠分布在丛林,繁花似锦、锦团花簇。漫山盛开的杜鹃花让村庄仿佛成了花的海洋,形成了一幅立体春花图。
但在20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上世纪90年代末,村民在此自发种植了桂花、杜鹃等花木。但园区基础设施缺乏,花卉苗木种植无规划,管理粗放,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村民赵承菊回忆,直到2020年,村里以“三变改革”为契机,成立了林阁花木种植股份合作社,紧密联结了农户、村民小组、村集体三方,在放牛村老房子村民小组荒地上打造了百亩杜鹃园,“这才彻底扭转了局面。从此,放牛村的花卉苗木产业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进行了转变。”
那村集体杜鹃生态产业园如何创收?放牛村党支部副书记赵秋南介绍,除了杜鹃园的门票收入,还包括经营性摊位租金、停车收费等,“每年杜鹃花开的季节,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为村集体经济创收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这些年放牛村通过改革不断盘活村里的资源和资产,着力发展乡村公园、花卉苗木等产业,发展特色花木3000余亩,花木年产值约3000万元,年均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乡村旅游产值约5000万元。
村里有钱了,村民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2023年是放牛村村集体经济分红的第七年,分红总金额在290万元左右,同比去年增长超10%。当年在林阁花木种植股份合作社认领了8股的陈亚玲就分到了近8万元,7年时间陈亚玲一家靠分红就有超过30万的收入,“多亏那年坚定地入了股,现在年年都有现金分红。”陈亚玲乐不可支,“不仅我家有分红,我们全村1164名村民全部都有分红。”
“这些年,不止放牛村村民,南岸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上升。”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岸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22年位居全市第一。2022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00元;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也从1.74:1缩小至1.70:1,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村居环境治理精细化了
美景保住了
以花引客,以园迎客,最重要的还得留得住客。
这几年,放牛村创新“花卉苗木+特色民宿”农旅文融合发展思路,打造引进的“南麓”“七里山塘”“鉴宽山房”等山间精品民宿知名度、口碑一路飙升。不仅如此,放牛村还盘活闲置农房58栋,村内43家精品民宿“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
放牛村的示范作用带动了毗邻双龙村等4个南山风景中心区乡村,形成了“三产融合”示范片,开发出了南山都市休闲游、乡村生态文化游等10条乡村旅游线路,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首屈一指的城市山地旅游目的地。
游客越来越多,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
于是,放牛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开始探索“物业进村”,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多种产业振兴发展模式,以此整合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庆绿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
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筹集200万元注册资金组建的重庆绿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51%,村民占股49%。“这样的操作可谓开创了物业公司的先河。”公司相关负责人廖新星说,当前公司主要负责“生态产业物业服务、公共设施物业服务、旅游开发配套物业服务”三大业务板块,致力于把乡村治理推向精细化。
廖新星介绍,物业公司会根据村里不同的主体收取相应的物管费,公司收入的30%作为公益金用于公司日常运营发展,剩下的70%收益则按全村人口进行分红,“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环境管护的难题,还调动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股份合作经营模式,为村级集体经济输入“新血液”有效改变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套办法运行下来,村集体不仅每年至少增收35万元,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如今,走在放牛村,处处看着养眼,家家住着舒心,村民游客出门就能见景、推窗就能见绿。重庆市美丽宜居示范村庄、重庆市绿色示范村庄、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头衔”,放牛村更是通通得了一个遍,不得不说这也得益于“物业进村”。
未来,放牛村还将建立健全“物业进村”专项监督管理机制,优化服务管理流程,开展定制式乡村物业人员招募和培训,夯实行业人才队伍,加快制定出台全市首个乡村物业服务企业标准,并力争成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着力解决服务规范性、收费合理性等问题,保障乡村物业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乡村治理启动了
氛围和谐了
放牛村之所以“牛”,更在于它从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2023年4月,在放牛村党支部引领下,村两委依托“为村·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路径。这,就是放牛村探索数字治理模式迈出的第一步,也打造了全市乡村村级事务管理数字化的成功案例。
一部手机、一台大屏,“为村·村级事务管理平台”的推广使用,让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治理,以一种更为直接、更加亲近、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走入放牛村。据统计,平台内以户为单位加入村民700余人,启动当月就办结“村民说事”30件,公开党群服务日记118篇,村民发布大喇叭136条。
让数字为乡村治理赋能,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以高质量党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引流”。“为村·村级事务管理平台”畅通民生诉求“最后一米”,提高了村级事务办理效率,增强了乡村治理能力水平。村民反映的需求和问题,第一时间推送至村社书记手机上,形成了最快当天问题就能回复、研究、解决一条龙服务。如此,放牛村“社情民意共解决,村内建设共谋划,三务工作共监督”的数字化乡村治理新模式形成了闭环。
如今,村民说事、村干部办事,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程公开透明,确保了民生实事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小程序带领放牛村跑进了数字重庆建设新赛道,也让我们坚定了数字乡村的道路。”南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村居基层智治形成模式,手机成了新农具,短视频、直播成了新农活,新农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兴农人”,放牛村才能真正奔赴城乡融合。
城与乡,是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发展共同体。随着南岸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南岸乡村旅游越来越旺,南岸城乡之间、供需之间循环将更加畅通,广大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亦为南岸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本报记者 陈思易
(原文链接:http://www.cqna.com.cn/na_content/2024-05/22/content_10683788.html)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