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3个月的咳嗽,故称为“百日咳”。
2.百日咳是怎么传播的?
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等将细菌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所以往往会在学校或者家庭中聚集性发病。潜伏期一般为7-10天,潜伏期末到病后2-3周传染性最强。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为传染源,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
3.哪些人群易患百日咳?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但婴幼儿更为敏感,特别是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成人或年龄较大的儿童感染百日咳后,其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患儿年龄越小,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4.百日咳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病初很像感冒,典型的百日咳病例,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周后,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末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回声为临床表现特征,咳嗽夜间加重,可伴有呕吐。非典型病例可能无症状,或者仅有轻微咳嗽、有点低热。百日咳的病程不一定是一百天,一般为4-6周。
5.百日咳真的要咳一百天吗?
百日咳的病程不一定是一百天,一般4至6周,若未进行抗感染治疗,其患病周期可长达2至3个月,发病初期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打喷嚏、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多无发热,或一过性发热,该阶段患者的排菌量达高峰,具有极强传染性,1至2周后,咳嗽会逐渐加重且频繁,进入痉咳期,临床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吸气吼声,轻者一日数次,重者一日数十次,以夜间为多,
目前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成人感染百日咳后没有典型的痉挛性咳嗽症状,部分泳儿(小于6月龄)可能出现发绀、气促、呼吸暂停等症状,甚至在部分婴儿中是唯一表现。
6.怎么治疗百日咳?
和肺炎支原体一样,百日咳杆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问题严重,因此,建议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新诺明)。
2月龄以上儿童用法:以磺胺甲恶唑(SMZ)20mg/kg.次计算,2次/天,疗程14天。建议饭后服用,服用后多喝水,如出现皮疹、红斑、发热等表现要排除药物过敏,及时复诊。
用药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争取在一周内用药,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减少传染。
一般来说,周岁以下的孩子在6周内,周岁以上的孩子在3周内,都建议用药治疗,超过以上病程的要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是否用药。
7.百日咳为什么咳得这么严重?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百日咳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外毒素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损伤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导致阵发性痉挛咳嗽。
奔跑、进食、受凉、烟熏、哭吵等刺激,均可诱发痉挛性咳嗽发作。患病后要做好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避免诱发痉挛性咳嗽的因素。
8.为什么成人也会得百日咳?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但婴幼儿更为敏感。由于不到免疫年龄或者免疫史不全、体弱等因素,1岁以下婴儿是百日咳发病的高风险人群,容易合并肺炎导致严重后果。
越来越多的百日咳病例在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中被发现。无论接种百日咳疫苗还是自然感染百日咳,均不能产生终生免疫,这是成人发病的原因,也是重复感染的原因。
9.如何早期识别百日咳?
百日咳杆菌感染后,经潜伏期(无症状,5-21天)后进入卡它期(此期和普通感冒症状一样,表现为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阵发性咳嗽等,无痉挛性咳嗽,此期传染性极强,可持续1-2周),卡它期缺乏典型症状,早期无法从症状表现上判断百日咳,需要借助鼻咽拭子核酸检测等手段。
10.预防百日咳的疫苗有哪些?需要接种几剂次?
免疫规划疫苗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DTaP),常见非免疫规划疫苗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五联疫苗,DTaP-IPV/Hib)、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四联疫苗,DTaP-Hib)等。
儿童出生后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共4剂次。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家长或监护人应及时带领婴幼儿前往接种单位,及时并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以获得更加牢固的免疫屏障。
11.百白破疫苗有多长的保护时间?超过保护期,既往全程接种的儿童,现在是否需要再次接种?
百白破疫苗的有效保护时间一般为4-6年,能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百白破疫苗仅可用于6岁以下儿童,6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暂无可用的预防百日咳的疫苗。青少年、成年人疫苗效力下降后,可能再度感染,建议做好个人日常卫生防护措施。
12.患了百日咳该怎么隔离?
百日咳属于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需要隔离。
百日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百日咳鲍特菌随飞沫迅速传播,未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在发病3周内传染性最强,有效抗生素治疗可缩短排菌期。
隔离期:未治疗病患自发病后隔离21天。
经敏感抗生素治疗者治疗后5天。
13.居家如何护理?
总的原则是:多休息!少刺激!
环境护理:通风换气,合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各种诱发痉咳的刺激。
忌惊吓扰动: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引起阵发性痉咳;少训斥,多安慰,减少对痉挛性咳嗽的过分关注,避免患儿心理紧张。
忌气味刺激:室内环境保持清新,避免烟雾、油烟味等异味刺激。
宜保持患儿心情舒畅;
宜保证充分休息。
饮食护理: 均衡饮食营养,保证营养的供给;少量多餐慢食。
宜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如面条、米粥、蒸蛋等。
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治疗,在近距离接触或招呼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