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专题专栏>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庆在行动>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我区构建起全民治水新格局
日期:2018-04-28 00:0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18-04-28 00:00
字号:
分享:

  记者陈思易

  23条河流体系,18座水库,俯临两江,依山傍水。处于长江之南的南岸千百年来与江水河流紧紧相连,南岸人世代择水而居,繁衍生息。

  如何让南岸河畅、水清、坡绿、岸美,在“河长制”的大力推行下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水源地得到了加强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有计划地被消除,码头复绿河道岸线也强化了管理……

  而今,我区河长制工作体系已初步建成,并不断完善。在民意趋同、民智汇聚、民力相拥的努力下,河长治河不再独行,我区也构建起了全民治水的新格局。

  水流到哪儿责任就在哪儿

  从去年5月开始,走在南滨路上就能看到一块又一块醒目的“河长公示牌”。“区内所有河流在交通桥和河岸交叉处等显眼位置设置了118块‘河长公示牌’。”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河长公示牌”上,区、镇、村()河长姓名、职务、管理职责、河道起讫、管护目标、监督举报电话等一目了然。

  河水流到哪里,责任就在哪儿,“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要让每条河都有责任人,出了问题责任一追到底。我区分级设立河长、分级建立河长会议制度、分级设立河长制办公室。那些对河流‘负责’的人,就是从区到镇到村的各级河长。”

  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细化明确“责任田”,我区落实了区、镇()、村()三级河长5人、15人、69人。这89位河长肩负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大任务。这些河长们签下78份承诺书、立下军令状,确保一河()清水,将“责任制”明确化。

  将“河长制”过渡成河长治

  治水难,护水更难。

  “河长制的目的是实现河长治。”为此,区农委率先在全市建立起了农水行政执法队伍。苏道来是农林水行政执法队伍里的一员。每周他都会跟队员们一起,步行在长江沿线重点区域,查看每一个排水口,巡视每一处河段是否有非法采砂行为,边走边用笔记录在笔记本上,这就是农林水行政执法队伍最重要的工作。“仅仅去年,全年就开展了水行政执法检巡查138次,平均两三天就会出去巡查一次。经过密集的巡查,调查各类水事案件34件,违法情节轻微未立案查处28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32起,罚款达到了18万元。”苏道来对农林水行政执法队伍的工作如数家珍。

  除了人力投入,我区还在辖区内长江沿线7个重点区域,布局了视频监测系统,实时掌握长江情况。现在,区内8个非法违规码头已全部关闭,安装投入了近5000万元的砂石加工设备,2处餐饮违法搭建全部拆除,并封闭了下河通道,安装了监控设施,收效明显。

  治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治水面前,没有旁观者。

  尽管河长公示牌上只有一个名字,而在我区的实际河道管理中,河长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会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领队,统筹协调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保证河道各项养护工作顺利运转。”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江流过我区多个街镇,这些街镇也扛起了治河的重任。

  “河长制”巡查是南坪街道的日常工作,由街道领导组成的巡查队长期通过走访调查、实地察看、拍照、记录,对阳光社区、黄桷渡社区河道沿线进行巡查,掌握“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铜元局街道对辖区内的谢家碛码头实行了大力整治,对谢家碛非法砂石码头上的河砂、杂物及机械工具等进行清除,并实现了关停码头。长生桥镇则关闭辖区内3家破坏拦马河水质的小规模养猪场,消除了拦马河岸边养殖污染源。

  在人流如织的洋人街,区市政园林局对长江内江岸进行了全面排查,清理出垃圾聚集区垃圾3吨,避免垃圾流入江内造成水质污染。在江岸显眼处设置20个宣传告示牌,增强市民游客自觉保护环境卫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同时在洋人街沿江地区增设6个果皮箱。

  长生桥镇的陈福全从去年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河水治理中,他说,“治水的工作做得越久越发现,治水需要更多的市民加入,需要更多的企业加入,需要更多的组织加入。”

  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需要在全区每个部门、每个街镇、每个市民心中种下山清水秀的种子,埋下保护环境的意识,如此才能开出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