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科学技术局关于
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336号提案的复函
致公党南岸区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发挥驻区高校协同创新作用,助力中国(重庆)智谷建设的提案》(第336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为深入推进高校与地方开放合作与共同进步,2020年6月、7月,区校双方高层领导就重庆邮电大学鲲鹏创新学院、重邮研究生院江南分院和重邮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目合作事宜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就重庆邮电大学鲲鹏创新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江南分院和重庆邮电大学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目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南岸区经开区、重庆邮电大学和华为已建立三方工作专班,形成项目周例会机制。三方一致同意,以重庆邮电大学鲲鹏创新学院名义落地和推进该项目,正在磋商关于鲲鹏创新学院的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南岸区人民政府、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重庆工商大学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围绕创新驱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建立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智库服务、办学保障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二、关于环重庆邮电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情况
2019年以来,环重邮创新生态圈重点推进“创新生态展示中心”和“产学研用协同加速区”项目建设,“创新研发核心区”、“创业苗圃区”、“高端科创孵化区”按照重邮南部校区建设计划适时推进。
目前,区校企三方合作共建的环重邮创新生态圈产学研合作主体项目—重庆邮电大学鲲鹏创新学院、重邮研究生院江南分院和重邮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目,已完成项目地块红线划定,完成项目立项,完成概念性设计方案,土壤整治方案获得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批复,正在实施土地整治招投标工作。
已研究了《南岸区环高校生态圈孵化奖励方案》,提出引入第三方运营平台,实施园区基本运营补贴、绩效奖励和优质企业奖励等建议。
三、关于智谷企业与高校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南岸区立足大数据智能化发展需求,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庆邮电大学优势学科领域,纵深推进中国智谷·环重邮创新生态圈建设。以重庆邮电大学南部校区为空间载体,充分利用重庆邮电大学校内实验室、仪器设备、专业人才等优质资源,加快推进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软件学院等相关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研究工作,建设集人才培育、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创新研发核心区。积极承接苗圃区优秀成果转孵,整合校友高端人才资源、项目资源,鼓励在校或毕业创业校友重返南山,建设打造科技技术孵化高地,推动跨行业、多领域协同发展。
以中国智谷电子信息标准厂房为载体,办公楼总面积为21000-26000平方米,并配套提供一栋可容纳400-500人的宿舍楼,为加速区项目人员提供便利的科研环境。产学研用协同加速区以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重点,瞄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硬件等领域的成熟项目,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落地实施,鼓励高年级研究生参与智能产业相关企业重点科研项目,为中国智谷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和高水平智力支撑,加速科研成果培育和转化,为中国智谷乃至重庆市的智能产业发展赋能。
四、下一步打算
(一)加快环重邮创新生态圈的建设
区政府、重邮、华为三方加强协同,加快重庆邮电大学鲲鹏创新学院、重邮研究生院江南分院和重邮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目落地,力争年内完成项目一期建设。推动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融入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知识创新基地、双创示范基地和人才聚集高地。
(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
推动环重邮创新生态圈与京东云重庆创新中心、力合重庆创新中心等优质资源的合作互动,推进辖区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中电科三所等科研院所院地合作,支持在区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各类创新平台,加快构建支持协同研发和技术扩散的双创体系链,打造南岸区经开区科技企业联合孵化服务体系,加大创新创业活动宣传力度,拓宽项目孵化的本地融合度,使在区高校、社会单位的创新创业团体能够更好享受区域创新生态圈的资源红利,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此答复函已经晏凤华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委。
重庆市南岸区科学技术局
2020年8月3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