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堡小区和睦巷。 记者 郭旭 摄
楼宇靓丽、绿树成荫、一步一景,环境更加整洁,生活气息更加浓郁。最近,改造一新的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团圆堡小区引来居民纷纷点赞。
“为民基金”助力老旧小区蝶变
“今年初,南岸区人大‘为民基金’的10万元资金,让这个修建了31年的老旧小区迎来蝶变。”花园路街道金堰社区党委书记徐永利告诉记者,以该笔基金为牵引,居民纷纷参与到小区的“微整形”“微改造”当中。
“楼面斑驳灰暗,管网老化,地面凹凸不平,楼下到处是杂乱的棚屋。一到雨天,地面积水严重,步履维艰,居民们对此怨声载道。”徐永利说,团圆堡小区修建于1992年,有住宅楼21栋,1492户4000多名居民。今年初,通过人大“为民基金”搭台,支部穿针引线,党员带动群众,小区实施了房前屋后、楼道墙面、公共区域等环境美化,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小区居民热情高涨,纷纷建言献策、参与其中。
扮靓楼栋 量身设计
走进新近打造的团圆商业示范街,干净整洁、富有生活气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些已经在此经营了一二十年的小店,通过这次改造摆脱了过去破破烂烂的面貌,社区还结合扮靓楼栋计划,邀请专业设计师给商户们量身设计,一店一特色。
“过去的团圆堡小区商业街脏乱差,店面经营不规范、物品杂乱堆放等问题突出。”徐永利介绍,社区在提出打造团圆商业示范街时,商户积极性不高,表示“我不参加,我也不想改造”“要出钱吗?不出钱我们就同意”……
针对这一情况,社区按照商户自己出一点、人大基金支持一点、社区自治补充一点的原则,邀请专业设计公司带着方案走街串户。多次动员后,终于找到三家商户先行示范。见改造出了效果,商户们纷纷加入示范街的打造中来。
增设“微景观”
原先拥挤的团圆堡小区,存在许多“边角料”地块、“牛皮癣”墙面,影响了整个小区的风貌,同时也存在文化氛围不足的问题,社区便在改造中增设了“微景观”。
如今,刘婆婆家的“mini花园”让大家不出小区也能欣赏美景;范伯伯家的“百草园”展露出居民对生活的热爱;戴爷爷认领门前花坛,以无私的爱心浇灌出和谐的邻里之情。就连过去乱涂乱画的墙壁,也改造成竹艺特色墙,随处可见的“和家文化”微景观,将家风故事、传统民俗元素融入庭院,赋予小区更多的文化内涵。
“楼道黑黢黢的,又脏又乱,以前根本不好意思邀朋友来家里做客。”针对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楼栋杂物乱堆放,墙皮脱落,电线网线如蜘蛛网缠绕,广告张贴随处可见等问题,小区党支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居民清理门前杂物,清除乱牵乱搭,用漂亮的藤蔓装饰散乱的网线,清除楼道“牛皮癣”,刷新墙面并装扮起字画、剪纸,在走廊过道悬挂字画,给楼栋和小区增添了文化韵味。 (转自《重庆日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