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舒永兵)6月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记者从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团队处获悉,近两年来,易志坚教授牵头的“沙漠土壤化”技术成果持续应用于产业化项目,新增沙漠生态恢复和农牧产业开发实施面积11000亩,有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易志坚是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历时13年,他创造性地研究出“力学治沙”方法,破解了土地沙漠化治理的世界级难题。自2016年技术实地应用以来,易志坚长期带领团队在内蒙古、新疆、四川以及中东、非洲等地开展研究工作,实施沙漠土壤化改造面积超过30000亩,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库布其沙漠,绿色的农田宛如一道从天而降的大网,牢牢将黄沙锁住,拖拉机、播种机、旋耕机轰鸣运转,耕地犁地、土壤测试、安装喷灌设施正有条不紊进行……据了解,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通过“项目+人才”的方式,引进易志坚团队的“沙漠土壤化”技术,对辖区内的沙漠化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绿化,实现“防沙固沙+生态产业”发展路径。项目2022年启动实施,计划实施改造沙化地约10万亩,目前已改造面积达到10200亩。
此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支持和协调下,易志坚团队利用“沙漠土壤化”技术成果对南疆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施改造,开展生态治理和农牧业开发。2022年以来,已在新疆和田、若羌、且末、洛浦等地试点,实施改造面积总计800亩。
“沙漠土壤化”技术还得到中东国家的关注。2023年初,易志坚团队在沙特建设了450亩综合产业试验基地,目前项目已处于实施阶段。易志坚介绍,该项目将打造成为“沙漠土壤化”技术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化试点示范工程。
“未来5年,‘沙漠土壤化’改造项目将在国内外持续落地,新增应用面积预计再增加30000亩。”易志坚表示,通过“沙漠土壤化”改造,沙漠地区可以很快形成以“生态治理”加“农牧开发”为核心的产业化示范效应,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