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大手牵小手 共赴十年之约
日期:2023-06-21 14:5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6-21 14:57
字号:
分享:

6月20日下午,重庆特教中心扬帆音乐厅内,解放军军乐团与扬帆管乐团共同演奏“拾·光”音乐会。

“拾·光”音乐会上,扬帆管乐团的孩子们正在演奏。

十年间,解放军军乐团与扬帆管乐团携手共奏多场音乐会。 (重庆市特教中心供图)

小号手王太樊。

常任指挥王登梅。

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乐队,这里标注着自立自强的印记。

这就是重庆市特教中心扬帆管乐团,曾参加过“上海之春”国际管乐节展演荣获银奖,受邀走进过北京音乐厅、国家大剧院,并与中国交响乐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联合演出,还登上了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

拒绝同情,实力说话。在解放军军乐团的指导下,扬帆管乐团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不断提升管乐团演奏实力,锻造出向上向好的发展新势头。王太樊、王紫菡……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组成了扬帆管乐团,他们用行动为自己争得了一个个荣誉:“首席小号手”“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为黑暗世界注入光明。

走进重庆市特教中心,感受着扬帆管乐团的坚定信念与澎湃活力。

全球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12年的发展,乐团成员从最开始34名到如今70余名,其中最大的读高二,最小的不到10岁。扬帆管乐团经过了三轮更迭,如今的扬帆管乐团不仅人数增加了,乐器也增加了。双簧管、巴松等不常见又花费高的管乐器出现在了扬帆管乐团里,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媲美大剧院的扬帆音乐厅!投入2000多万元,2021年“扬帆音乐厅”如期落成、验收。音乐厅的专业程度在国内中等教育学校中数一数二,无电状态声音也能完美呈现。扬帆管乐团指挥李沂念面露笑意:“现在扬帆管乐团的师资力量与硬件条件都跟上了,得靠我们自己苦练了。”

这是一群最努力的孩子。坚强奋进,不负时代,在逐梦路上,他们被解放军军乐团这双强劲有力的“大手”紧紧牵着,勇往直前。

——这十年,坚定的音乐初心没有变。

2011年2月,首批由36名视力残疾学生组成的管乐团成立了。孩子们给管乐团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扬帆管乐团。

成立之初,乐团每一个成员,想的都是怎样把自己的乐器声音吹到最大,怎样让别人能听出自己乐器演奏的声音,演奏的乐曲听起来乱成一锅粥。回想起那时候,特教中心校长李龙梅忍俊不禁,“要让孩子们学会包容,懂得并愿意与他人合作。这是当初学校决定成立管乐团的初衷。”

同年,小号专业毕业的李沂念来到管乐团担任指挥。现在,他早习惯在开场前,用指挥棒在乐谱架上轻轻敲击,给孩子们提示。“一开始我们的进步很慢,直到解放军军乐团的专业老师们开始介入指导。”在李沂念看来,解放军军乐团的专业老师直接把孩子们的演奏提升到最高水平,“10年下来,孩子们的水平不断提升,甚至与北京金帆艺术团的水平相差无几。”

管乐团中,作为首席小号手王太樊,一开始连号嘴都吹不响。李沂念让王太樊触摸自己的嘴形,体会发声技巧。除了上课,王太樊时刻都拿着号嘴摸索。经过一整个学期和一个寒假的苦练,这个执着的少年才终于如愿吹出了旋律。

除了日常自己训练,王太樊像海绵一样在从军乐团的老师那儿吸收吹奏技巧。“只要我提出了问题,老师都会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去理解。和我们在一起或者打视频电话时,老师们完全没有陌生感。”每次谈到解放军军乐团的老师们,王太樊都有很多话想说。

除了自己练习,王太樊也在管乐团里学会了和同学沟通交流。大家仔细听着老师的安排,齐心协力地有缓有急地完整地演出曲目。现在,当每一位扬帆管乐团团员进入演奏状态,大家不再自顾自地只想凸显自己,人人都有了“大局观”。

——这十年,热忱的音乐帮扶没有断。

解放军军乐团与扬帆管乐团缘起2012年的上海之春国际管乐艺术节,那以后,解放军军乐团对扬帆管乐团的无偿音乐帮扶之路再没断过。从2013年开始,解放军军乐团便以小分队的形式,派来了指挥、演奏家们,对扬帆管乐团的孩子们进行专业辅导,帮助他们在音乐之路上扬帆远航。

为了将公益性的辅导活动固定为一种长期合作模式,2015年5月解放军军乐团与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正式签订了共建帮扶协议。

王登梅,一个在扬帆管乐团音乐共建帮扶路上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名字。

十年间,除了疫情封控期,王登梅几乎每年要往重庆特教中心跑6次,线上辅导更是不计其数。“我记得十年前的七月,天气很热,特教中心30多个老师带着30多名孩子,手里拿着乐器齐刷刷地站在门厅里迎接我,我当时心里就感到被什么撞击了一下。”回忆起10年前的场景,王登梅仍记忆犹新,“在那之前,我从没和那么多盲孩子聚在一起演奏管乐,更让我惊讶的是陪着盲孩子一起学习、演奏管乐的这群老师全是语文、数学、体育、信息技术等没有一丁点音乐基础的老师。”作为专业指挥,王登梅知道自己有责任,也有使命去把这支乐团带好。

当王登梅得知扬帆管乐团要在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时,除了为孩子们感到骄傲外,他考虑得更多的是,用什么办法让扬帆管乐团顺利完成这个任务。

“冬奥会导演组规定了登台人数,这意味着不能有一个环节出错。”王登梅细致地分析每个声部的分布,仔细琢磨每个人的特点,“《未来赞美诗》里小号的音很高,不是每个号手都能做到,”王登梅回忆,那段时间自己有空就会再揣摩如何让声部的比例更加平衡,“我想,这是我作为他们的‘王指挥’最该完成的分内之事。”

——这十年,传承的音乐精神没有偏。

“黑管一定要控制住气息”

“一旦拿起乐器,注意力就要集中。”

“还不干净!我要你们戛然而止。”……

6月19日下午,在纪念解放军军乐团与扬帆管乐团牵手十年的“拾·光”音乐会排练中,王登梅站在了指挥台上,还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严厉配方”。

“从指挥扬帆管乐团的第一天开始,‘王指挥’就是以最高标准要求孩子们。”扬帆管乐团的指挥李沂念坦然,要是没有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孩子们的进步也不会那么明显,“我们排练的每支曲子无论练得多熟悉,到最后‘王指挥’都会以更高标准来再深挖细抠。”

“对孩子们严厉或许看起来不近人情,但我要为这些孩子死死地灌输一个理念:不要当一颗‘催泪弹’,要当一枚真正的‘音乐炮弹’。”在王登梅心里,这群孩子特殊又不特殊,尽管眼睛看不见,但既然选择了乐器,就要把它做到最好,“我要孩子们清楚,台下的掌声是因为他们演奏水平的高超,不是因为同情。”

过去那些年,王登梅在孩子们心里埋下的那颗坚强向上的“种子”在扬帆管乐团准备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演出的排练中,开出了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的“花”。

重庆特教中心体卫艺处主任李欣怡清楚地记得,这群南方孩子站在零下的北京户外,没有一个人喊冷、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要回家,大家咬着牙在室外排练,顶着寒冷在雪风中吹奏,“我当时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李欣怡说,你看得到孩子们脸上自信的笑容,你看得到他们抬头挺胸挺拔的身姿,也看得到他们散发的那种向上的张力,以前怯懦、自卑的盲孩子不见了,“管乐团真的有‘治愈’作用!”

6月20日下午,在扬帆音乐厅里,在王登梅的指挥下,扬帆管乐团演奏的首首曲目都感染着现场听众,大家纷纷发出赞叹:

“扬帆管乐团把他们的梦、理想与精神都揉进了曲子里。”

“这是一支永不言败的管乐团,有军人作榜样,他们的骨头更硬!”

唯有自立自强,才有“挺起胸膛朝前走”的勇气;只有坚强拼搏,才有“以心为眼看世界”的资本。李龙梅坚信,在扬帆管乐团与解放军军乐团的下一个十年里,音乐将继续改变着学校里更多的孩子,让特教中心的孩子们沐浴在阳光之下,以音乐为帆,驶向幸福彼岸。(本版文/陈思易 图/除署名外均为郭旭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