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人民网2023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名单发布,重庆市南岸区“135”治理模式破解公租房治理难题赫然在列。就在当天,2023年创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经验分享交流暨长春现场会上,我区住房保障中心张雪宁就“135”治理模式破解公租房治理难题进行了经验交流。
总面积326万平方米,5.1万套住宅,入住15万人的全国最大公租房片区如何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民心工程”?该公租房片区多年未发生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租金收缴率达到100%,又是如何做到的?
“用党建统领推进公租房综合治理,创新推行‘135’治理模式。”张雪宁在交流会上给出了答案。
何为“135”治理模式?“1”是坚持党建统领这一核心,壮大党建朋友圈。5所幼儿园、6所中小学,商业医疗、公交地铁等设施齐全,商品房小区有的公共服务,南岸公租房住户同样拥有,甚至更好,综合治理小组里27个部门的参与,社会资源呈现公租房倾斜配置。“3”即智慧平台、网格体系、多元服务3种方式赋能:建成重庆公租房首个“数字警务站”,研发警务一体化系统,案件发案率比建成前下降10%、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30%;推进线上线下双网格建设,聚焦民生热点,为公租房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家电维修、直播创业空间、儿童智能教室等多元服务,组织公租房社区邻里节,让居民有了自我展示舞台。“5”则是推行物业服务优化、家园环境美化、关爱帮扶深化、矛盾问题消化、文明素养强化5大工作方法,通过“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模式开展工作;唤醒住户责任意识,公租房志愿者队伍壮大到1300余人;精准关爱特殊群体,完善服务机制,对特殊群体进行分类管控随访;创建“居民说事吧”,为公租房住户提供了“有事来吐槽,无事话家常”的聚集地;打造公租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现“一个空间、多个载体、复合功能”,成为学习的重要平台。
可以说,“135”治理模式是从方向、方式、方法三个维度对公租房进行良性治理,从管理、服务“双到位”出发,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区稳定的“两个底”。在张雪宁看来,“135”治理模式之所以能破解公租房治理难题,是在党建引领作用下,确保了方向不偏、保障有力;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焕发了持久生命力;强化智能手段,让治理迈上新台阶;资源联动优势互补,有效畅通治理“微循环”,如此公租房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才能持续提升。
据悉,2023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由人民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开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于今年4月份启动,通过专家综合测评,最终总结出一批创新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的征集活动自2012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征集并推荐了一大批富有特色并经实践检验的鲜活案例。
(记者 陈思易)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