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龙门浩老街·下浩里风貌全开 南滨路释放消费新活力
日期:2023-09-29 17:0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9-29 17:05
字号:
分享:

9月28日,龙门浩老街·下浩里风貌全开,除了原汁原味的历史建筑可参观,还有更多商家共创的有趣空间。

据了解,龙门浩老街·下浩里位于南岸区南滨路、东水门大桥北侧,其前身为百年老街——下浩(下龙门浩)所在地。19世纪末,这条老街上洋行林立,商贾云集,十分繁盛。抗战时期,浩浩长江的便利水陆交通,让大量使领馆、内迁学校入驻此地,一时名人汇聚,一个庞大的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群也在此时形成。

代远翔是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之一,十多年时间里,他与小伙伴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重庆诸多老街的变迁,也见证了这条百年老街的蝶变。经过修缮建设,老街整体建筑及街巷肌理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这些都让代远翔感叹连连:“走进老街,就像在与时光对话,窗台楼阁间、灰墙瓦砾中,都是漫长的故事。”

温家院子、法国永兴洋行旧址、比利时大使馆旧址、中国银行国际部旧址……沿着街道向前,龙门浩老街·下浩里的浪漫也随之迎面扑来。每一条街道,都是当年的样子。“历史久远的断墙,也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加固保护,努力留存老街记忆。”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修复中,该部门始终秉持“尊重、保护、传承、创新”的理念,采用“城市针灸”模式,通过“原址原建、原面积、原高度、原风貌”4个原则,尽可能地去还原构成老街整体建筑及街巷肌理。

在建筑风貌上,修缮团队还通过比对历史资料及老照片,对老街历史风貌进行了高度还原,采用了本地青砖、旧瓦、条石等材料,充分还原老重庆市井生活场景。被留在下浩的不仅是老建筑,还有老商家,“奇香花生米”就是其中的代表。

“下浩里以新面貌与大家相见,但我们也不希望大家忘掉那些老去的记忆。”下浩里运营团队总负责人薛薇介绍,在持续引进新产业、新消费的同时,团队也在努力留住老身影,增添老街烟火气,“曾经发生在下浩的故事,不应该被忘记。”

数据显示,因为建筑风貌与文化内涵的加持,下浩里人气渐火。仅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就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而在社交媒体上,也能看到人们对于如今的下浩好评不断,市民和游客喜爱它原风貌的留存,也喜爱它文化艺术的加持,“这条老街很不一样”“有调性的老街”“很安静很治愈”等评价屡见不鲜。

“老重庆的样子,新时代的玩法。下浩里从来不只是一条老街,还是具有独特生命力的创作空间。”下浩里运营团队品牌推广负责人王诗涵介绍,许多关于文创、摄影、自然为主题的快闪空间的入驻,源源不断地为下浩里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气质和新消费内容。随着下浩里全域开放,一场集影像、书籍、诗歌、音乐、展览等元素的艺术生活节也将随之与公众见面,让老街记忆与当代文化碰撞新花火。

风貌开放后,街区将联动重庆、成都两地十三家知名书店举行“漂流书展”,以“漂浮绿洲”为主题,包括图书展示、文创周边售卖、成渝对谈沙龙等活动,并在现场设置供公众参与的互动空间,让“书籍可以交换,诗句可以流动”,旨在让文字与自然之声在活动中交融成新的故事。

同时,《你来到我的城市——游牧摄影展》和《交个HAO朋友——疗愈市集》也将亮相现场,市民可以在瀑布下、石板路以及各种共创空间里,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魅力,发现藏在日常里的城市有趣细节。(记者 李诗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