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2023广阳湾四链融合发展圆桌会在区行政中心召开。圆桌会上,参会领导、专家、学者与知名企业代表,围绕推动四链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2023广阳湾四链融合发展圆桌会议现场。 记者 王雄 摄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3年,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新增科技型企业近700家,增速达35.6%,累计超263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累计达到344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7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新增23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4629.5万元,累计指导229户企业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超过4亿元;156名人才入选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江南菁英”,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集聚约2000名青年科技人才……
一串串数字,书写着广阳湾四链融合发展的“高分答卷”,昭示的是南岸区、重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质变和飞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以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加快推动现代产业、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人才要素的集聚,形成上下贯通、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承志:
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尤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大布局,解决卡脖子问题。
以高能级的创新链 增强广阳湾动力之源
作为全市重要的科创平台,重庆经开区下了一步“先手棋”,在脑科学领域率先布局,于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核心区迎龙创新港打造了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汇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围绕“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重大项目攻关,推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为重庆培育生命科学“新星”产业集群注入“头部力量”。
脑科学,只是重庆经开区推动科创“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冰山一角。放眼整个重庆经开区,科创的氛围随处可见——
在迎龙创新港,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导入人力资源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企业孵化等科创业态,片区已注册企业900余家,入驻华为(重庆)物联网创新中心等企业60余户;
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拥有创新人才2000人,手握439项授权发明专利,“网络空间大数据智能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1个科技创新平台已落地;
在科创资源的强力吸附下,网络安全产业园、京东创新中心2个产业运营项目已经落户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网络安全产业园已入驻密码及网络安全骨干企业11家,京东创新中心引进生态企业22家。
新增长,来自于创新的火花碰撞。
为了让创新的活水充分涌流,让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当前,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的“创新链”正向各个产业领域延展。
今年以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推动重庆机电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4家企业获2022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重庆机床自主研发的YE3140数控滚齿机床填补了国内七轴数控、四轴联动数控机床空白,成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契合的典范。
接下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将进一步聚焦“四个面向”,立足“智慧+”“绿色+”本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强强联合,面向产业创新需求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打造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场、首用地,构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全流程的创新链。
中电科芯片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颖:
全区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和院所,要围绕创新链来部署产业链,将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做优特色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更具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以高质量的产业链 筑牢广阳湾创新之基
走进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通用”)生产车间,一台台磁悬浮离心机正在组装下线。“这条制冷机组,比传统离心机的节能效果提升了30%以上,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同时,还以其稳定高效、低噪环保等优势,实现了行业占有率国产品牌第一。”美的通用一位技术负责人介绍。
今年10月,美的通用完成工厂离心式压缩机生产车间的改造,实现了产能提升60%、生产效率提升30%、运营成本降低15%、能源利用率提高15%、绿电占比提升24%等多个显著成果。
产品技术创新的背后,是智能制造的进化。美的通用作为“智造”转型的“先头部队”,正加速推进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汇聚智能制造的产业集群。
以汽车电子产业为例,禾赛科技聚焦激光雷达3D感知、自动驾驶系统算法及相关智能化科技产业;重庆先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0亿元,在广阳湾设立研发、制造、销售和运营中心;九州隆瓴专注智能座舱IVI、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BMS、高精度组合导航P-BOX三大核心业务方向以及多条创新产品线。
在软件信息服务产业方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之一,重庆软件园已聚集中移物联网、紫光汇智、广联达、科大讯飞、禾赛等重点企业,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链”正全面成型起势。
如今,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正以支撑“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为方向,以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动能,以做大做强“3+2”重点产业和数字能源、绿色低碳、脑科学未来产业为目标,以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抓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努力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汀:
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升级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综合金融服务,聚焦区内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工作,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增强资金有效供给,助力重点产业和优质企业的聚集。
以高富集的资金链 畅通广阳湾活力之水
今年以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迭代升级政策支持,不断健全区级财政在科技、人才方面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突出提升社会研发投入,构建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和人才投入体系。
据了解,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设置了5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和1亿元双创配套资金,支持周期内创新、创业专项入选人才最高可获得300万元奖励。
此外,2023年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累计兑现科技创新政策覆盖率100%,新增23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4629.5万元,累计指导229户企业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超过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探索创新风险分担机制,截至2023年11月,累计撬动超过2.2亿元信贷资金,惠及辖区110余家中小微企业,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存贷款余额增速35.58%,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以“资金链”活力重塑创新创业创造的生态,当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以金融要素赋能科技创新,实现四链融合,推动科技、产业、人才、金融的良性循环。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新波:
重庆邮电大学作为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将秉承“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开放办学,合作共赢”的办学理念,通过开展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和有组织的社会服务,助力合作企业转型升级,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成果支撑。
以高水平的人才链 夯实广阳湾发展之本
新动能代替旧动能,要向“智”借力。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当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正突出要素保障,着力释放人才聚合效应,筑巢引凤激活“人才链”。
比如,今年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立人才服务中心,构建起1个留创园+4个“人才飞地”的引才工作体系;
依托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引育国家级、市级人才计划专家数百人;
依托迎龙创新港,与市人力社保局共建14.8万方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一期已开园运营,重庆猴哥儿人才科技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入驻,预计实现就业和人力资源流动20万人次以上,帮助企业引进优秀紧缺人才3000人次以上;
举办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优企优岗”校园行系列活动,南岸区、重庆经开区89家用人企业提供3000多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500余人,解决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适配等问题;
以迎龙创新港科创人才荟工程为牵引,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依托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集聚约2000名青年科技人才……
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如集聚智慧力量的旋涡,虹吸着人才和资金。未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还将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聚集、成长、创新创造的制度环境,建设人力资本市场,鼓励高校间学分互认,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机制,培育和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家和金融人才,扩大建强卓越工程师队伍,努力交出科技创新、引人育才的高分报表,全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
(本报记者 闵子)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