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长江之南的治水之歌
日期:2024-01-12 14:1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01-12 14:11
字号:
分享:

座座青山,湾湾碧水,既是“画卷”,也是“答卷”。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级总河长令,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切实做到查河要实、治河要实、管河要实,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绘制出一幅幅壮阔的江河画卷,奏响了一曲曲高昂的江河赞歌。即日起,本报推出“南岸区河长制工作纪实”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南岸,地处长江以南,域内22条河流纵横,18座水库矗立,水利资源丰富,自然生态良好。

回望过去一年,区农业农村委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区127名河长累计巡河7000余次,持续打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全力推进“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围绕“幸福河湖建设”,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良性循环,守护“水清河畅、鱼翔浅底”美丽图景。

江心绿岛 蝶变转身绽魅力

广阳岛是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江心生态岛。这里拥有11公里长的环岛滨江步道,远观山峦层林尽染,近看平原蓝绿交融,鸟儿不时灵动飞过,“鱼场”“鸟场”“牧场”吸引着数百种生物生活栖息于此。

而这一切得益于广阳岛系统开展的山水林田湖草修复治理。摒弃传统的公园、景区思维,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系统梳理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创新实践“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6大生态修复策略,集成原乡风貌、山地理水、巴渝林团、山地农耕、花草田园、坡岸治理6项关键技术模块,探索多用自然、生态、柔性,少用人工、工程、硬性的“三多三少”生态施工方法,形成了生态修复领域成熟成套低成本的技术、产品、材料、工法。 

春来海棠夏赏荷,秋入粉黛冬品梅。一幅原生态的巴渝乡村田园风景画卷正在广阳岛徐徐展开,成为生动表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态大课堂,并且以传统的农林牧副渔模式进行后期管理维护。

如今,重获生机的广阳岛开始回馈保护它的人们,走上了一条崭新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它已然成为南岸乃至重庆的一张生态名片,以江河文化保护传承为着力点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

浩荡江畔 人文自然共旖旎

在广阳岛上游的南滨路,大鱼海棠公园里同样热闹。

青翠挺拔的树木与形状各异的水池相互点缀,循着石阶,掠过草坪,无边际水池映入眼帘,宽阔的视野,清澈的水面,倒映出天空与对面渝中半岛的景色。

在南岸生活了30多年的市民李孃孃说,“以前这里沟壑纵横、污水四溢,尤其是滩涂地带,枯水区有很多附近居民在此种菜,完全没得落脚的地方。”大鱼海棠公园修好后,这里仿佛换了张脸,“不仅有亲水的地方,天空之镜和长江融合,能够让市民在此散步休闲玩耍,”李孃孃感慨道,身为一个南岸人,尤其是附近的居民,感到很幸福很美好。

“去年,大鱼海棠公园为了展示南岸‘美丽山水’的风貌特色,弘扬生态人文,特别增添了‘长安三万里’同款长江诗词书法长轴壁画,更添艺术气息。”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鱼海棠公园地处长江之滨,是展示长江之美的最佳之地,“这里曾经有着岸坡土层浅薄、沟壑纵横、土体抗冲刷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对长江的肌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这些年,区农委通过保留原生自然本底,不断提升水质、丰富生物多样性、稳定河道及生态基流,不断增强河岸防洪能力,为广大市民构筑了人文活动空间,实现了长江流域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自源而起 涓涓细流美成诗

如果说大鱼海棠公园的美是大气的,那下浩里老街里环溪步道、观景平台、跨河长廊的水就是秀气的。

这股涓涓细流来自长江一级支流清水溪。清水溪流域总面积2.43平方千米,主河道长度为3.56千米,发源于南山街道海昌·加勒比海区域,横穿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龙门皓月”所在地,最终在龙门浩老街后汇入长江。

但上游农村居民聚居点散排污水直排入河道、下游建成区雨污混接错接、沿线建设工程泥浆水排放……曾一度让清水溪名不符实。长期存在的清污混流直排长江的难题,更让区农业农村委头疼不已。

在区内各镇街部门合力下,最终为清水溪制定了从源头开始治水的方案。很快,清水溪源头设置了一座日处理能力达300立方米的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基本解决了上游海昌·加勒比海片区水污染问题。

源头治水是基础,输水短板也不容忽视。为此,该工程新建排水管网3.5公里,其中包括农村片区3公里,集中收集了沿线200余户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改造老街片区雨污混错接点14处,清淤100余立方米,让清水溪的清水、污水各行其道。

如今,清水溪下游新建起了环溪步道、观景平台、跨河长廊等景观设施,统筹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同步引进商户20余家,助力老街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旅发展相融合,被打造成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新样板。

同饮一江水,共述长江美。人们的笑脸、复绿的两岸,无疑是长江治理的“生动注脚”。接下来,区农业农村委将继续深化河长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建设,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果,为保护和治理河流,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和”的水生态环境治理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 陈思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