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黄桷沱长江大桥南主塔年内完工 桥都重庆持续刷新世界建桥纪录 全球在建最大跨径公轨两用悬索桥2027年完成跨越长江
日期:2024-04-12 16:5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04-12 16:59
字号:
分享:

本报记者 陈思易

建设中的黄桷沱长江大桥南主塔。首席记者 郭旭 摄

站在黄桷沱长江大桥南岸侧主塔(下简称“南主塔”)塔底,一仰头便是两座巍然耸立的主塔。顶部蓝色的防护网把塔身紧紧包围,同塔底的青青江水遥相呼应,“今年内将完工黄桷沱长江大桥南主塔这一建设重要节点,届时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也将进入全新施工阶段。”总包单位中铁建大桥局的项目副经理韩亮,不时看向一旁不停上下的工地电梯。

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是重庆市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桷沱长江大桥作为该项目的重要节点,位于寸滩长江大桥以东约2公里处,是联系南岸弹子石片区和江北唐家沱片区的重要交通干道,也是目前世界在建的最大跨径公轨两用悬索桥。

施工忙 南主塔今夏完工

黄桷沱长江大桥全长1260米,为主跨765米的单跨悬吊双塔三跨连续钢桁梁悬索桥,集“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轨道交通”多功能于一体。该桥设计为双层桥面:上层为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中央预留双向轨道,两侧为双向4车道城市主干路及人行道。

当前,总高161米的南主塔已完成98.5米,建设进度超过60%。在近百米的高空,建设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黝黑的双手、专注的眼神、娴熟的操作,所见之处皆是一派加紧施工的繁忙景象。韩亮告诉记者,根据建设计划,南主塔今年夏天就能完工。

从南主塔横梁抬眼向南望去,南岸锚碇跃然眼前。

这是一个长约120米、宽约90米的“大坑”。在如同“钢筋森林”的大坑内,上百名建筑工人穿梭在钢筋缝隙间,或站在钢筋下层、或蹲在钢筋面上进行钢筋绑扎。四台塔吊矗立一旁,一刻未停。

对于悬索桥,锚碇作用极为关键,说是“定海神针”也不为过。它是锚固主缆的结构,将主缆中的拉力传递给地基。按照计划,南岸锚碇今年将完成下部结构施工。

修桥难 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

要建成世界最大跨径公轨两用悬索桥,需要攻克的难点岂止一个两个。

大直径桩基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异型截面桥塔高、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全焊接结构钢桁梁节段重量大,受力体系复杂,制造安装要求高……一只只“拦路虎”挡在建设工人的面前。

“主塔桩基础需要采用直径3.0米钻孔灌注桩,最大桩长35米,桩底需要用微风化泥岩,这样的大直径桩基成孔方式及灌注成桩对质量要求都极高。”韩亮坦言。

更加费时费力的还有锚碇基坑。由于开挖深度大、体量大,地质环境复杂,需要对其采取形式多样的边坡防护、方法种类多的施工工艺,并且对技术及安全质量也要严格管控。

此外,全焊接结构钢桁梁节段的大重量、复杂的受力体系以及控制难度大的缆索线形等一系列难题都一度让建设者陷入思考。

智能化 数字管理深度应用

“思考的结果就是打造了数字化管控综合管理云平台。”韩亮介绍,这个依托黄桷沱长江大桥打造的桥梁工程建造云平台,主要以BIM应用为中心,在协同管理、物料追踪、基坑监测、桥梁监控等方面进行深入应用。

目前,黄桷沱长江大桥项目已形成“现场可视、数据可查、进度可知、质量可控、安全可防、违规可纠、预警可报、全程可溯、效益可增、模式可行”的管理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智能管理让黄桷沱长江大桥建设快速高效推进,“计划2027年2月底,黄桷沱长江大桥将建成通车。”业主单位重庆城投建设公司项目负责人曹佰杨透露。

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项目与内环快速路、渝航大道、南江大道、绕城高速等重要道路相交,是重庆中心城区“八横七纵九联络”快速路网中联系渝东北片区的快速通道,同时也是强化主城都市区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一体化衔接,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高速网络的重要通道。

南岸区住房城乡建委基础设施科科长刘钰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建设,有效分流现状渝长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缓解弹子石、鸡冠石、唐家沱片区等沿线区域交通拥堵现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