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什么是盲?怎样避免致盲? 让我们一起走出“盲区”
日期:2024-10-16 10:4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10-16 10:40
字号:
分享:

今年的10月15日是第41个“国际盲人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把目光投向了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群体。他们无法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却依然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他们用双手触摸世界,用心灵感受温暖。

对于这群特殊的群体,对于如何避免致盲,不少人却仍处于“盲区”。在国际盲人节来临之际,记者向区残联及评残医生进行了走访了解。

来自区残联的统计,当前全区视力残疾持证人数3502人,相当于全区每34个人中就有一名视力残疾人。据了解,视力残疾标准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除了对光完全失去反应的情况,如果视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而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56度,双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88度。人两眼重合视域为124度,单眼舒适视域为60度。

在低视力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属于一级低视力。他们或许只能感知到强烈的光线变化或大致的阴影轮廓,无法识别出具体的物体、颜色或细节信息;即便能够捕捉到某些视觉信息,这些信息也常常是模糊和难以确定的。确定物体的确切位置、尺寸或形态对他们而言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患者通常会更多地依赖听觉、触觉和嗅觉等其他感官来感知并理解周围的环境。

而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属于二级低视力。二级视力残疾者的视力也非常有限,仅能感知到非常近或者非常大的物体,在阅读、写作、使用电脑等需要精细视觉的活动上会遇到极大困难,需要借助特殊的辅助设备,如放大镜、电子助视器等来完成一些日常任务,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当前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人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14岁以下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化病、视神经萎缩等。”南岸区人民医院评残医生秦曦介绍,“致盲率高的眼部疾病分别有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秦曦表示,其中,白内障这种眼部疾病是由于晶状体浑浊而引起的视觉障碍,如果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恶化,就极容易导致失明;青光眼则是一种眼内压升高导致的视神经损伤,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变性等疾病通常慢性进展,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但值得说明的是,除以上相对常见原因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比如角膜病变,这些眼部疾病的致盲率高,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及早诊断和治疗来避免失明。因此,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和保持良好的眼部健康非常重要。”秦曦提醒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