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需要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去建设、去维护、去管理,身在其中的每一个劳动者都在为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拼搏。而在奋斗的路上,南岸区总工会始终默默守护,用心用情建起一个个“小家”服务广大职工。歇脚休息、法律维权、就业用工、健康体检、大脑“充电”……“小家”里的关怀事无巨细,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南岸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
“今年以来,区总工会创新打造‘三维服务模式’,通过建强服务阵地、优化服务手段、发展服务品牌、构建服务体系,推动服务职工项目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助力职工生活品质提质增效,形成工会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南岸模式’,持续提高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岸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明丽说。
为职工撑起权益“保护伞”
“38℃的高温,干着最累的活儿,就这样还不给我们发工资,哪个看得下去嘛!”今年8月,一则“南岸区环卫工人讨薪”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起来,立刻吸引了南岸区总工会的注意。
“劳动者讨薪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当时我们马上就与区城市管理局取得了联系,核实了解情况。”南岸区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原来,视频中几位环卫工人所属的公司名为进发环卫公司,该公司为区城市管理局统一招标的第三方环卫服务公司,具体服务的业主单位为南岸区铜元局街道。因经费紧张,环卫工人工资仅发放到2024年4月,5-8月工资拖欠未付,环卫工人们实在没办法才集合前去公司讨薪。
了解事情始末之后,南岸区总工会积极与司法机关、行政部门深度合作,充分运用“工会+司法+人社+法院+检察院”群众性劳动争议化解“五方联动”工作机制,约谈涉事企业,研究制订解决方案。通过协商,当即达成共识,先行补发2个月工资,安抚环卫工人情绪,后续工资也将尽快补发到位。
在此期间,南岸区总工会全程跟踪事件推进情况,截至2024年9月30日,环卫工工资已顺利补发到位,共计17万余元,涉及环卫工人61名。
据了解,针对农民工欠薪问题涉及领域广、牵涉部门多等问题,南岸区总工会依托“渝快政”政务平台“一表通”上线的“南岸区工会职工队伍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台账”,实现欠薪信息的快速收集与传递,建立高效信息共享机制,打通农民工维权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除此以外,南岸区总工会还积极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不断优化“工会+司法+人社+法院+检察院”群众性劳动争议化解工作联动机制,进一步运用南岸区职工服务中心、南岸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站、镇街职工维权站点、社区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纠纷调解室等职工维权服务阵地,积极参与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和职工权益维护工作,切实提升群众性劳动争议化解工作质效。今年以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8件,挽回经济损失共计26.38万元。
把“家”建到职工身边
职工需要什么,“娘家人”就给什么。
2023年6月,南岸区人力社保局、南岸区总工会、南岸区弹子石街道联建的“南岸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站”正式挂牌运行。工作站大厅宽敞明亮、环境温馨舒适,职工们在里面下棋娱乐、看书聊天、健身运动。
“在这里,我们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平等协商、技能提升、创新创业、求职就业、劳动仲裁、职业伤害保障、社会保险服务、关心关爱、志愿服务、心理疏导共12项综合配套服务。”南岸区总工会聘用律师张宁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站点内投放了“乐业江南·零工e站”,为灵活用工主体及劳动者搭建“用工—就业”桥梁,让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实现信息互通。
不仅如此,站点还可以为生活困难的新业态劳动者及其配偶、子女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人社、工会、镇街、社区、培训机构实现了“多级”联动,面向新业态劳动者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组织创业导师开设创业“云课堂”、创业大讲堂,从多方面促进就业。
站点成立以来,已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300余次,解决劳动争议纠纷40余件;举办中式面点师培训、新业态创新创业培训等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10场,覆盖500余人。据介绍,该站点目前已被评为“全国首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
建好一个站,关爱一群人,温暖一座城。近年来,南岸区总工会把加强“劳动者港湾”“工会驿站”建设作为增强基层活力、促进作用发挥、推进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从设施配套、优化服务、完善制度上下足功夫,努力满足广大职工、户外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岸区总工会冬送温暖慰问589人,投入资金38万元;夏送清凉1800人,投入资金25.33万元;建成投用“工会驿站”37个,获评“最美驿站”2个、“最美渝工港湾”1个。
消除职工“成长的烦恼”
今年47岁的代光彬,几年前还是待业在家的“闲人”,而现在,他经营的酒店,月营收超过了6万元。
这一切都得益于南岸区总工会为他推荐的“全媒体运营师”培训班。
代光彬是土生土长的南岸人,在经营酒店以前,一直在家务农。“从1997年开始,我在广阳种了23年的枇杷。”代光彬说,后来因为征地,自己就暂时待业在家。一次偶然机会,他了解到我区的免费培训政策,便立即报名参加。这个由南岸区人力社保局主办、华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承办的,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的“全媒体运营师”培训班,让代光彬的人生就此发生改变。
在15天的培训里,代光彬学习了商业文案写作、短视频制作和包装、新媒体平台运营、短视频平台运营、自媒体运营变现技巧等全媒体相关知识。机缘巧合,在与培训班同学交谈过程中,他找到了商机。经过一番考察,他承包了位于江北的一家因经营不善而转手的酒店。
得益于在“全媒体运营师”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代光彬一直用“客户思维”来运营酒店,花大力气在网上进行推广,还特别留意点评网站上顾客的评价。“酒店的入住率和好评率几乎达到98%,因为每一条好评和差评我都要认真去看,并认真地进行整改。”
“我特别感谢区总工会,感谢他们为我提供了学习技能的平台,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一技在手,吃喝不愁’,以前务农的时候一年的收入才两三万,现在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代光彬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年来,南岸区总工会为了帮助更多人找工作,建立了长效化成长成才机制。据数据统计,建成区级以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5个、创新工作室联盟1个;组织创业导师开设创业“云课堂”,举办职业技能培训10余场,覆盖200人;投入10万元专项经费开展产业工人学历能力双提升工作。联合家政、养老、美容美发、商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以赛促训培训职工1万人次。
成绩远不止于此。
目前,南岸区总工会还在积极打造职工立体服务数智化体系,开工建设了南岸区职工服务中心新阵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投入建设资金4000万元,全力推动工会服务工作“数智化”转型,以“一个阵地”为抓手,以“工会智变,服务在线”为特色定位,全面构建以普惠性服务和精准帮扶为重点的“线上+线下”职工数智化立体服务体系,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满足广大职工和群众的需求。
未来,南岸区总工会还将持续完善“一个阵地”、建立“三项机制”、突出“六有服务”,不断完善“136”职工服务工作体系建设,把服务做到职工心坎上,让服务职工工作不仅有“力度”,更显“温度”。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