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南山盆景:非遗里的生意经
日期:2025-01-15 10:3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1-15 10:30
字号:
分享:



开栏语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标志着这一赓续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进一步走向世界,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中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辉。同时,2025年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具体发展目标:到2025年,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工作体系更加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健全,创造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明显提高,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非遗,是民族记忆的璀璨星河,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梦幻篇章。今天,我们带着一颗敬畏之心,推开一扇通往古老与未来交织世界的神秘之门——《巡“遗”南岸》,正式启航!这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们手持非遗这把钥匙,去解锁一扇扇尘封的记忆之门。在这里,古老的手工艺不再是静止的历史碎片,而是活生生的文化精灵,它们穿越时空的壁垒,与我们进行着一场场无声的对话。从自成一派的南山盆景技艺,到灵动精妙的核桃雕刻,从空灵的古琴艺术,到鲜活的民间莲萧,每一项非遗都是一部未完待续的传奇,等待着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去传承。

  在蛇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诚邀各位读者,与我们一同搭乘这艘文化的航船,穿梭于历史与现代之间,见证那些古老技艺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春节临近,在南山双龙村许多盆景种植户的庭院里,这几天来挑选盆景的客人逐渐多了起来。“在重庆,只有南山才能买到上好的罗汉松、金弹子这些盆景”,家住渝北的顾客陈先生是盆景艺术的爱好者,他几乎每年春节前都会到双龙村来逛逛,他说,挑上几盆盆景,再买上几把南山的素心腊梅,这个春节就有了几分活色生香。

  双龙村坐落在素有山城花冠之称的南山风景区腹地,这里是山丘地貌、酸性土壤,这种土壤无论是种粮食还是种水果都不合适,但却是众多花卉苗木的理想生长地,这里也因此形成了传承上百年的盆景文化。20世纪50年代,南山植物园开始建设,因市政园林需要依托当地村民管护,双龙村很多村民因此成为花卉苗木种植的行家里手,花卉苗木种植、盆景蟠扎等在当地蔚然成风。就这样,制作盆景的手艺在当地流传了下来,经过多年发展,南山盆景技艺逐渐形成了“三弯九拐、疏根亮爪、古朴自然、雄浑苍劲”的独特风格。2011年,南山盆景技艺被评定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段时间生意好,双龙村党支部书记韩庆也忙了起来。韩庆介绍,为了将南山盆景技艺活化传承下去,同时也盘活南山盆景这门生意,近年来,南山街道和双龙村村委会通过“传帮带”培育出盆景艺术大师、花卉园艺师、非遗传承人等近50人,带动花木盆景种植户150余户。与此同时,双龙村与南山街道多方联系,积极创造条件,让村民们带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参加各类盆景展会,屡获国际国内大奖。2019年还举办了南山千盆杜鹃盆景展,南山盆景声名远播。前些年,双龙村建起了占地1.3万平方米的盆景园,用以展示精品盆景。随后,南山街道以该盆景园为中心,打造了南山盆景展示交易一条街。在这条全长1000米的“盆景一条街”上,分布着十余个盆景示范园区,盆景匠人们在这里培育出了树桩盆景、水旱盆景、山水盆景等上百个品种,其中尤以杜鹃、罗汉松、金弹子、三角梅等为特色。2021年,双龙村卖出了一株3米多高的金弹子,价格达到350万元。截至2024年,双龙村花木盆景产业种植规模已达2000余亩,年产值达2000万元。

南山盆景技艺简介

  清嘉庆年间(1796年),江南一丁姓人家来南山建造花园培植盆景,取名“丁家山”。此后,官商动迁,山峰易主,别墅花园屡屡重建、新建,1913年有“黄山”、1927年有“汪山”、1930年建“范家山”。南山花匠云集,养花植木、蟠扎树桩、培植盆景,制作技艺流布巴蜀。南山盆景技艺实证历史已在300余年,南山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发祥地之一。

  20世纪50年代,四川重庆两地组建了四川省盆景艺术家协会等机构,命名了总体技艺上的川派盆景。南山盆景属于川派盆景的川东派系,盆景常以野生树桩为主,尤为讲究的蟠扎时段达数十年者居多,蟠扎技法繁复为制作做法之最,因而,南山盆景技艺突出了地域树桩品种特征和川派蟠扎的造型特征,具有延续川派技艺的重要历史价值以及传承渝派技艺的显著地域文化价值,现誉为“山城花冠”。

  南山盆景以历代技艺为基础,其主要风格是三弯九拐、疏根亮爪、古朴自然、雄浑苍劲,如罗汉松、杜鹃等;另一类风格是曲折质朴、端庄典雅、飘逸妍丽、灵动神奇,如腊梅、九重阁等,如此逐步发展为渝派盆景的风格特性。

技艺流程

  一、选坯:常以野生树桩和培植树苗为坯料,取其材质及可塑性等。

  二、蟠扎:长达数十年者居多,技法繁复尤为讲究。

  三、嫁接修剪:随坯料长势和季节采用靠接和劈接为树桩塑身,修剪整型出扇形或宝塔形为常态。

  四、养护:山深林密多虫害,日照雨水多影响,打药、施肥、浇水、培土,精心看护、精细保养。

  五、配盆上盆:紫砂盆、土陶盆、圆盆、椭圆盆及色调等,是盆景的整体基础。

  六、定名:点石成金、题眼醒目、锦上添花等,南山拥有此类学究和专家。

  七、谚语:以技师杨文良50余年经验谚语为例:摘、栽、缩、疏、放、伤、变七字诀以及土质分阴阳、春夏秋冬论、桩头分形式、太公钓鱼城、弯狭是穴道、上下吊平脉等数十句联成一套的口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