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在这座城市里 我找到了第二个“家”
日期:2025-04-11 10:12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4-11 10:12
字号:
分享:

花园路街道“小哥加油站”。

讲述人:美团外卖骑手李文鹏

    我叫李文鹏,每天骑着电动车在重庆的大街小巷穿行。记得刚入行时总被导航绕晕,现在闭着眼都能摸清各个区送餐有哪些近道。别人看我们骑手像风一样来去匆匆,其实我们心里都揣着本城市备忘录——哪栋楼电梯快,哪个小区保安好说话,哪个路口红灯特别长。

    日子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忍一忍就过去了,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同,直到那天走进花园路街道。去年冬天,我送餐经过花园路街道,看到“小哥加油站”的牌子亮着暖黄的光。推开门,微波炉的“叮”声、按摩椅的嗡嗡声,还有志愿者递来的姜茶,让我这个异乡人突然鼻子发酸。原来这座城市,也给我们这些“蜂鸟”筑好了巢。

“一次按压,救回的不仅仅是一条命”

    “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位,跟着节拍器节奏来!”在“花园里党群之家”的急救培训现场,我的工装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胸外按压的电子节拍声和二十几个骑手此起彼伏的喘息声交织着。

    当AED设备亮起绿灯提示抢救成功时,我和身旁的顺丰小哥相视一笑,仿佛真的从死神手里抢回条生命。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完整做完心肺复苏流程,墙面的镜子里映出我泛红却发亮的眼睛。

    这两年,我经常来参加花园路街道举行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培训会,心肺复苏、包扎技巧、海姆立克急救法、AED使用方法……我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多学的每一项技能都有可能是未来的“救命稻草”,不仅仅是救自己,还有可能救更多的人。

“社区给的,不只是歇脚地”

    这已经是我今年不知道第多少次走进这个500平方米的“家”了。作为美团骑手,我每天在这座城市的商圈间穿梭近百公里,但每回拐进“花园里党群之家”这个暖黄色建筑,手机接单提示音似乎都变得轻柔起来。

    在这里,智能快递柜旁贴着端午包粽子的合影,共享雨伞架下码着民法典宣传册,我能用微波炉热透母亲装的腊肠饭,能在按摩椅上等待电瓶车充满电,还能在“政策直通车”窗口咨询工伤保险——这些散落在街角的温暖,让我就像真正回了家。

    “以前觉得城市里我们都是过客。”捧着社区送的保温杯,我望着阅览室墙上的活动照片感慨,“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焦躁都在这里安定了下来。”

“服务丈量的,是更有幸福感的路”

    两年半,我跑坏了好几辆电动车,但手机里保存的温暖瞬间越来越多:在劳动者港湾和环卫工大姐分食的热乎包子,人大代表认真记录我们诉求的笔记本,还有暴雨天商户特意准备的免费姜茶……

    这些散落的温馨时刻,就像夜幕降临时,花园路街道里小哥加油站、劳动者港湾亮起的灯光,照亮了我们为生活奔波的前路,也照亮了心的归途。

    如今,花园路街道通过建立“花园里党群之家”“小哥加油站”“劳动者港湾”等前沿阵地,扎实为新就业群体优化服务,针对不同新就业群体需求,联系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共同进驻,最大限度撬动社会资源,引入社会化服务,开展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让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升幸福感。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惠及新就业群体约1800人次。

    以前觉得送餐是和时间赛跑,现在发现这座城市也在和我们并肩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